日产“Re:Nissan”复兴计划:工厂整合与中国市场战略

网络 2025-07-26 05:30:41
股市要闻 2025-07-26 05:30:41 阅读

  日产汽车核心整车工厂——追浜工厂(Oppama plant)未来如何在日产汽车“Re:Nissan”全球复兴计划下重新进行定位,近几个月来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和猜测。

  对此,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近日就上述情况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产汽车计划在2027财年底前,将追浜工厂的汽车生产转移并整合至九州工厂,推动构建更具韧性且快速响应的全球制造布局。”

  追浜工厂自1961年开始运营,一直是先进汽车生产的先锋基地,是日产LEAF(聆风)的生产基地,也是日产汽车几大核心工厂之一。该工厂迄今为止已生产超过1780万辆汽车,有约3900名员工。

  这两年,日产汽车日本国内工厂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如今,将追浜工厂的汽车生产转移至九州工厂,九州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将得以提高,同时也可以帮助日产汽车削减成本和提升效率。

  记者注意到,由于在美国、中国等主要市场销量较为疲软,日产汽车2024财年净亏损达到6708亿日元,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8%至334.6万辆。

  面临财务压力的日产汽车当前正处于战略调整期。今年5月中旬,日产汽车启动了名为“Re:Nissan”的复兴计划,将于2027年前在全球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并将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整车生产重组是日产汽车‘Re:Nissan’全球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日产汽车果断作出决策发布“Re:Nissan”计划,旨在通过优化产能和劳动力资源等动作,确保后续复兴计划的全面执行。

  按照目前设定的战略规划,日产汽车希望通过“Re:Nissan”复兴计划,在2024财年的基础上节省总计5000亿日元的成本开支,并且在2026财年恢复盈利。

  在“Re:Nissan”复兴计划这一战略框架下,日产汽车不仅需要重新通过工厂整合推动产能进行重新布局,还需要在其几大关键市场进行战略的调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被日产汽车视为“复兴的关键战场”。

  上述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Re:Nissan”复兴计划中,中国是一大核心市场。通过“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日产汽车将聚焦电驱化、智能化转型,积极拓展“智能生态圈”的合作潜力,持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同时,日产汽车将稳步推进中国制造车型的出口业务,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卓越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技术,丰富日产汽车全球产品线,以满足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记者了解到,配合“Re:Nissan”复兴计划,今年4月底上市的纯电车型N7,以及包括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在内的重磅产品,将在一年内从中国走向海外市场。未来,更多由中国设计、研发、制造的车型也将陆续出口至海外市场,不断丰富日产汽车的全球产品矩阵。

  “我们会充分整合在中国的资产,即东风日产及郑州日产这2家合资公司,这2家合资公司的产品未来都会被列入我们的出口名单。”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说道。

  上个月,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Stephen Ma)也公开表示,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与智能化跃迁的时代浪潮,日产汽车将顺势而为,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为行动纲领,全力投身这场变革之中。“到2026年年底前,东风日产将追加投资超过100亿元进行研发能力的强化,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在始终坚持日产安全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加快速度,提高数量。”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是日产汽车对自身新车更新缓慢这一短板的回应。

  浅觉深知咨询创始人、前罗兰贝格咨询项目经理陆盛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日产汽车在产品矩阵上存在产品老化较为严重的问题,新车型投放比较少。车型老化和产品创新是日产汽车必须解决的课题。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虽然“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在“Re:Nissan”复兴计划中,日产汽车正在加快调整步伐。记者了解到,在稳定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前提下,日产汽车计划到2027年夏季前,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9款为日产品牌车型。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正在强化本地研发资源的整合。未来,将由日产汽车中国技术中心牵头主导更多中国市场专属车型的开发与配置定义,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产品平台开发流程,提升响应速度与适配能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