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海势头强劲 全球化战略升级
7月15日上午8时许,海风轻拂着上海海通国际码头,300辆上汽大通MAXUS eDELIVER3(EV30)纯电物流车整齐地停放在这里,等待出口至欧洲国家。这是全球物流巨头DHL向上汽大通批量采购的首批车辆,上汽大通成为DHL在欧采购量最大的中国品牌。
这只是当前中国汽车出海的一角。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除上汽大通外,包括奇瑞汽车、零跑汽车、岚图汽车等在内的中国车企也加速出海步伐。
另据预测,若按10%增长速度,今年下半年汽车出口有望达400万辆,全年或突破700万辆。随着中国车企出海进程提速,出海模式也不断升级,“高质量出海”“文明出海”逐渐提上日程。
自主品牌出海势头强劲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出海首先要从大型市场要增量。受电动化转型等因素影响,欧洲汽车市场正在变化,新能源物流车逐渐成为市场刚需,也推动DHL等物流巨头加速车队电气化。
除了上汽大通外,上汽通用五菱也在加紧发力海外市场。奇瑞汽车出海也是“高歌猛进”,今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出口达到55.0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9.6%,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
“短期来看整车出口仍是我国车企出海的主要方式,海外销量有望成为新的投资驱动逻辑。从长期来看,车企出海不仅有望获得份额和盈利性的双重提升,甚至有望进行技术标准的输出,实现更高质量的海外增长。”中信证券相关研报分析认为。
全球化战略迎来3.0阶段
随着出口销量不断增加,中国车企也在加速从量向质的提升,发力“高质量出海”。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中国品牌汽车实现了质的跨越,产品综合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多家车企都针对海外市场制定相应的本地化战略。另据艾睿铂发布的《2025年全球汽车产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除了向海外输出汽车产品外,输出标准也在成为车企出海新选择。
而目前上汽集团已交出了不错的出海答卷。截至目前,累计海外用户突破600万户,连续8年出口量居中国车企首位。
防止“内卷外溢” 探索“文明出海”
不过,在国内车企出海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防止“内卷外溢”,探索“文明出海”。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不断增加,国联证券相关研报分析认为,中国地区竞争激烈,优质产品迭出,伴随国内车企出海进程加速,国内车企有望在海外市场展现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助推汽车出口快速增长。
“国内主流车企除了将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外,还积极谋求在国外建设产能基地。”国联证券方面进一步分析表示。对此,行业内也开始呼吁防止“内卷外溢”,做到“文明出海”。
在尹同跃看来,中国汽车出海要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和同行、上下游建立汽车行业的统一战线,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更多共赢的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