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配置热情高涨,举牌次数创四年新高

网络 2025-07-26 03:31:27
股市要闻 2025-07-26 03:31:27 阅读

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展现出高度的配置热情。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人身险行业持仓的股票市值达2.65万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加3775亿元,增幅为16.65%;股票配比为8.43%,较2024年年末提升0.86个百分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据公告统计,截至目前,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次数已达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创近四年新高。其中,平安人寿举牌7次,长城人寿举牌3次,新华保险、瑞众人寿、中邮人寿各举牌2次,中国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信泰人寿、利安人寿各举牌1次。

此前,多家大型险企均表示,2025年将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业内人士表示,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一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以及保险负债端持续转型,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保险资金密集举牌

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是指保险机构持有或者与其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3日内应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记者根据公告统计,7月保险资金已4次举牌,部分保险机构权益投资比例持续上升。

7月1日,利安人寿买入110万股江南水务(601199.SH)后,共计持有江南水务股票4699.54万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升至5.03%。以7月1日当日江南水务股票收盘价5.3元/股为基准,利安人寿持有江南水务股票市值为2.49亿元。

7月3日,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买入69.09万股华菱钢铁(000932.SZ)后,共计持有华菱钢铁3.45亿股,占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升至5%。以7月3日华菱钢铁股票收盘价4.91元/股为基准,信泰人寿持有华菱钢铁的账面余额为16.96亿元。

7月4日,中邮人寿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1330.HK) H股股票,其直接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为2051万股,占其H股股本比例的5.0722%。

7月9日,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1304.HK)首次公开发行。泰康人寿通过受托人泰康资产管理的账户出资2500万美元进行认购,占峰岹科技已发行H股总数的8.69%,触发举牌。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6月,保险机构举牌标的包括邮储银行(601658.SH)、招商银行(600036.SH)等。从投资标的所处行业来看,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其次是公用事业、能源、科技等行业。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撰文指出,保险资金密集举牌,释放出多重市场信号:一是保险资金从短期博弈转向“长钱长投”,成为资本市场“稳定器”;二是高股息、低波动的核心资产价值获认可;三是政策引导与资金配置形成共振。

薛洪言进一步认为,保险资金举牌增加将对A股产生多维度影响。在估值方面,将推动高股息、低波动的“老经济”板块估值修复;在公司治理层面,保险资金从财务投资转向“财务投资+战略赋能”;在行业竞争格局上,高股息资产的集中配置可能加剧行业内优质企业的竞争优势。

高度关注高股息、科技类板块

近段时间以来,多项政策举措相继落地,亦进一步打开了保险资金入市空间。

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财金〔2025〕62号),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并将“五年周期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根据财政部《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经营效益的考核占比为25%,主要分为3大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分红上缴比例,分别占比10%、8%、7%。而此次《通知》对其中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大关键指标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将三年、五年的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70%,给予了险资更宽松的“长周期考核”。

中国人寿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知》有利于更好引导国有保险资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下,保险资金更倾向于将高股息与科技类股票进行组合配置:高股息资产提供防御性收益,科技成长资产贡献弹性收益。这种策略既符合保险资金的审慎性原则,又能在经济转型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以股息稳定的银行板块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持有银行股市值合计约2658亿元,居各行业首位。多家保险机构目前仍在持续增持优质银行股。

东莞证券非银研报分析认为,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保险资金、被动资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

与此同时,高科技板块也是保险资金布局的重点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板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多项政策鼓励险资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如将保险公司对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上限由20%上调至30%,允许保险资金通过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及其附属基金间接投资未上市科技企业。

此外,险资的调研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权益布局倾向。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16日,共有超190家保险机构对超1400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9800余次调研,频率和覆盖面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行业成为险资调研的高频对象,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太阳能、长江电力等公司均被险资多次调研。同时,保险资金对科技类板块的关注度较高,调研次数占总调研次数的60%以上,工业机械、电子元件、半导体、应用软件、电气部件与设备等成为密集关注的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