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评级与改进措施解析
近日险企密集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多家公司不达标,原因多为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监管规定偿付能力达标需满足三条件,险企需提升治理水平。部分险企已采取改进措施,未来险企资本需求或增长。

天津上市公司协会举办政策法规与风险防范培训
7月30日,天津上市公司协会在证监局指导下举办政策法规、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专题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覆盖70家上市公司相关岗位人员,助力提升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专题培训举办
近日,河北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专题培训在石家庄举办,旨在提升履职能力,强化内部治理效能。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82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参会,专家解读工作指引,分享实践经验,助力构建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生态。

上市公司应尊重中小股东权益,完善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中,中小股东遭遇不公待遇,暴露公司治理问题。中小股东是公司治理重要部分,其权益应受尊重和保护。上市公司应完善治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约束,中小股东也应积极行权。

2025上半年保险业高管变动潮:战略升级与治理挑战并存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迎来高管变动潮,超50家保险公司核心岗位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此次变动既包含战略升级主动布局,也折射出部分机构治理的深层次挑战,科技赋能正成为险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变量。

银行业监事会加速退场 审计委员会或成新趋势
银行业监事会正在加速“退场”,多家上市银行宣布拟不再设立监事会,转向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此举是顺应监管要求,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问题仍面临考验。

银行业监事会加速“退场” 审计委员会或成新方向
多家上市银行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顺应监管要求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新公司法允许设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但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面临考验,其承接监事会职能需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独董彭龙被查震动资本市场 引发独董履职新思考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副厅级干部彭龙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身份引发资本市场震荡,事件暴露出政商“旋转门”监管死角,并引发对独立董事履职有效性与监管必要性的新思考。

新公司法一周年:董责险市场持续升温,职能进阶
新公司法施行满一周年,董责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履职的“安全阀”。随着市场发展,董责险的职能已从风险转嫁工具逐渐进阶为公司治理工具。尽管渗透率提升,但市场仍面临认知不足等挑战,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

浙江证监局对舟山晨光电机及高管出具警示函
浙江证监局对舟山晨光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因公司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情况。高管团队因未忠实、勤勉履职被追责,凸显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重要性,强调合规经营必要性。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 提升治理效能
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上海市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助于打破治理惯性,提升决策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

多家银行取消监事会 提升治理效能成趋势
多家银行宣布取消或推进撤销监事会,源于新《公司法》及金融监管总局通知,旨在提升银行运行效率,通过职能整合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治理灵活性与决策效率。中小银行取消监事会可降本增效,但需强化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审计委员会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