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朗特机器人争议:200万月薪议案未获通过,创始人遭投资人指责
投资圈再传大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决议“审议未通过《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震惊行业。
紧接着,投资方君岚投资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开信,直指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靠制度设计掏空公司、羞辱股东,并号召股东修改公司章程,将尹荣造清除。
公开资料显示,伯朗特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5月,主营机器人和机械手研发,曾在2014年挂牌新三板,2023年被终止挂牌;尹荣造曾因喊出“万亿市值目标”而声名大噪;君岚投资是伯朗特第十大股东。
双方矛盾升级,投资人指责创始人“掏空公司”,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创始人想给自己发200万固定月薪,被投资人“手撕”。
8月7日,伯朗特机器人发布决议公告,其中《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未获通过。
紧接着,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信,细数创始人尹荣造的“几宗罪”。公开信以君岚投资代表人李博铮名义发出,他透露,尹荣造曾提交一项令人震惊的提案:未来十年公司全部净利润减去一块钱后的所有资金,作为他个人奖金。

作为投资人代表,李博铮愤慨地表示:“如果说这不是在掏空公司,那什么才是?”
他还直指尹荣造不是技术创始人,而是靠制度设计掏空伯朗特的人。尹荣造获得控制权,是因为借着新三板市场火热和高估值虚构故事,引入资本进行高估值融资,真正的技术团队与核心管理层被安排减持套现,资金几乎全部被尹荣造转入他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
2025年4月,尹荣造完成修改公司章程,第一百零五条变更为:“公司董事必须从与伯朗特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在投资人看来,这意味着未经尹荣造同意,股东无法派出董事代表捍卫股东权益。
李博铮还表示,如今“正式出手”是因为时机已至,尹荣造控制的荣造一号基金在投资人派出的律师帮助下已于近日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同时,他还呼吁股东在8月18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表决同意修改公司章程、恢复正常治理结构的相关议案。
今年以来机器人概念火热,但伯朗特机器人从营收超4亿、净利润超7000万,到亏损数千万元,伯朗特机器人怎么了?
伯朗特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5月,主营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发展期间还获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等资质。
值得一提的是,伯朗特机器人于2014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2023年4月被终止挂牌。
这一切的起源可追溯至2021年和2022年,伯朗特聘请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伯朗特机器人此次公开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里,《关于总经理固定月工资200万元的议案》阐述原因: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因对公司应用商销售模式及应收账款可收回比例的疑虑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从股转系统摘牌,企业信誉及市场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为激励公司总经理继续消除负面影响,实现年度业绩扭亏为盈,特提议:自2025年8月开始,公司总经理的固定月工资为200万元。
但在同步披露的伯朗特近年营收数据中,我们看到:从2020年到2023年,伯朗特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一直在持续下滑,业绩下滑惊人。到了2024年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今年上半年亏损才大幅收窄。

在公司业绩下滑的同时,创始人还提出要给自己开出不菲的固定月薪,自然难获支持,于是5位投票董事中有4位投出了反对票。同时,这样的提议也受到了投资人君岚投资的强烈反对与谴责。
根据投中数据和Wind,嘉兴君岚投资基金于2021年投资了伯朗特机器人,目前是该公司的第十大股东,持股占比1.54%。
而尹荣造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21.65%;第二大股东为东莞市荣造智造一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占比17.55%,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在2022年8月变更为尹荣造。

按照君岚投资和其代表人李博铮的说法,荣造一号基金已在近日完成清算,所有投票权已尽数回归原始出资人手中。这意味着“尹荣造不再拥有此前借基金包装出的40%投票权,也失去了操纵董事会和公司命运的基础”。而投资人之所以此时提交议案,是在力图重建伯朗特的制度底线。
8月9日,记者试图联系双方当事人,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应。这场投资圈的“闹剧”,接下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