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事会撤销潮起 审计委员会接棒监管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是关键挑战。
继上半年多家国有银行宣布撤销监事会后,8月5日,紫金农商行公告称,该行董事会通过《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截至8月7日,已有18家上市银行宣布取消或推进撤销监事会。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变化源于2024年新《公司法》的实施及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监事会职能调整后,其原有监督职责将主要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职工董事承接。
监事会逐步淡出公司治理
日前,紫金农商行发布公告指出,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今年上半年,五大国有银行同日相继公告拟撤销监事会,多家银行亦先后跟进。
修订依据源自2024年7月生效的新《公司法》,金监总局随后发文,鼓励商业银行精简治理层级,降低合规成本。
事实上,银行监事会逐渐淡出公司治理的迹象早已显露。比如,工行自2022年9月监事长空缺后一直未补位。
职能虚化叠加专业能力短板,是改革加速的一大原因。外部监事金融背景不足,职工监事又很难独立发声,年度报告模板化严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当前监事会职能与审计委员会存在明显交叉重叠,这种架构设计导致监督资源分散。
在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看来,商业银行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银行监事会存在职能边界不清、监督实效不足等问题。
谁来接棒监管?审计委员会将担纲重要角色
监事会作为我国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由1993年《公司法》正式确立。早期实践中,监事会发挥了重要的监督制衡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监事会的监督效力逐渐弱化。
上述人士表示,自2001年证监会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逐步承接了财务核查、内控评估及关联交易审核等核心监督职能。
到了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修订,首次允许股份有限公司选择“单层制”治理结构。2024年7月新法正式施行,12月底监管发布配套通知。
政策松绑得到市场响应。截至8月7日,多家上市银行先后披露同类议案。
但监事会退场并不意味着监督真空。监管要求,未设监事会的银行须在董事会下设由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
业内人士认为,将监事会职能整合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这一改革举措具有多重制度优势,但对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