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机器人产业转向“实战”

网络 2025-08-12 20:15:29
市场资讯 2025-08-12 20:15:29 阅读

  8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观众走出展馆,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在北京落下帷幕。

  过去五天,从3D视觉传感器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再到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与产品像潮水一样涌向观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WRC,不再只是机器人秀场,而是一场产业集体对“商业落地”的动员:展品更丰富、场景更贴近现实、价格更接近普及、技术更奔着应用去。这背后,是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次由“炫技”向“实战”的深刻转向。

  趋势一:新品更密、链条更全,核心零部件厂商加速涌入

  今年的WRC,200多家企业带来1500多件展品,首发新品超过100款。除了整机厂商,越来越多的核心零部件企业也带着最新成果进入机器人领域,补齐“眼睛”“大脑”“手脚”等关键环节。比如,奥比中光发布了行业首款“一机多模”3D激光雷达,速腾聚创带来了“真正的机器人之眼”Active Camera。

  趋势二:从秀场到工厂,机器人开始“真干活”

  越来越多展台直接将机器人放进模拟真实的作业场景。越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DOBOT Atom Ⅱ能在狭窄操作台间灵活转身、毫米级分拣零件,优必选Walker S2不仅能搬运15公斤负载,还能在3分钟内完成自主换电。

  趋势三:性价比战打响,但低价只是表象

  今年的WRC现场,价格已经被打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宇树R1起售价3.99万元,优理奇喊出8.8万元,众擎预告的SA02陪伴型人形机器人售价3.85万元。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能,宇树R1能完成跑步、打拳等复杂动作,还为开发者提供开放接口。

  趋势四:VLA模型热度飙升,冲击“最后一公里”

  今年,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也是WRC的“流量词”。银河通用在展台上直接搭起了“机器人小卖部”。深圳企业智平方带来的GOVLA模型则将这种能力从“单点”拓展到“全身”。从零售到工业,VLA模型的潜力显而易见。

  2025WRC闭幕,但它带来的思考才刚开始。更多企业在补齐产业链,更多机器人从秀场走进工厂,价格战与功能战同时打响,VLA模型正在打开智能落地的新通道。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