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网络 2025-08-12 20:00:41
市场资讯 2025-08-12 20:00:41 阅读

  从登上春晚表演到人机共跑“半马”,从绿茵场上踢球到拳击台上打擂……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引人关注。

  人形机器人能进厂打螺丝、进家做家务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走进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寻找答案。

  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加油!加油!”大会现场,宇树科技展台,两个佩戴头盔、拳套的人形机器人出拳迅猛,被击倒后迅速起身。

  “升级后的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采用最新一代技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

  穿梭在大会现场,各类人形机器人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在家庭场景中,星海图新款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随着一句指令,机器人在随意布局的场景中自如移动,精准智能地把床铺好。

  “我们自研的端到端模型可以实现从图像、自然语言指令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执行和控制。”星海图市场高级经理张宇佳说。

  多家零部件企业也带来了最新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突破,让人形机器人更加“类人”。

  从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到今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实现了从稳定行走到动态奔跑等关键技术能力的跨越。

  需求牵引:从实验室加快走向市场

  替代人工在风险环境中进行化学品定期取样,进入超市、药店执行取货、物品递送等工作……大会上展示的种种应用场景,展现出人形机器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说,去年还以技术原型展示为主,今年已有多家企业实现小批量交付。

  一直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今年凭借技术底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记者在优必选展台看到,智能制造场景下,几台人形机器人正在协同完成分拣、搬运等任务。该公司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新能源车厂积累近20个月的实训经验。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介绍,20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即将批量进入东风柳汽工厂的生产线。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已向全球用户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机器人足球赛事和教育普及。

  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和舆论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估值和商业化进度有所出入,不过,大部分人仍认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过热”状态在当下利大于弊。

  “人形机器人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科研范畴,近两年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资本和人才涌入这一赛道,也在推动整个行业加快前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正涛说。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医工交叉研究所所长徐光华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还能外溢到其他机器人和服务场景中。

  保持耐心:大规模商用还需一定时间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尽管前景广阔,但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距离真正实现“实用化、好用化”,还需一定时间。

  北京加速进化公司副总裁赵维晨说:“进展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预计3年内,家用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简单的交互陪伴;5到10年后,能够做家务、做饭、搀扶老人的通用机器人才能真正落地。”

  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由本体、“小脑”和“大脑”构成。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本体与“小脑”方面的技术仍需迭代,“大脑”则是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

  徐光华认为,3至5年内,特定场景和产品形态会逐渐成熟;5至10年后,出现具备泛化能力和大规模商用的人形机器人。

  “如果哪天我们在场馆里看到一个机器人走来走去,随意和机器人说一句话它就能帮我们干一些事情,才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临界点。”王兴兴说。

  相较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拥有更强的人机交互和情感交流能力,用户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导致产品软硬件复杂度高、成本高。

  徐晓兰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供应链国产化,推动规模化量产降本;另一方面要发展模块化、标准化设计,降低定制化生产成本。

  部分受访专家也建议,采取“以推广应用促进产品提升”的发展路线,通过“先用起来”让产品“更好用”,再带动“更多应用”,进而实现“生态拓展”。

(文章来源:新华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