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险企半年报:人身险盈利大增 财险复苏态势明显
非上市险企的半年战报已出炉。8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盈利大增,非上市财险公司也呈复苏态势。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净利润突破200亿元,较同期翻倍。76家财险公司中,盈利主体增加,合计保险业务收入2594.91亿元,净利润92.55亿元,同比增幅超90%。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业绩表现,分别释放哪些信号?“下半场”又该如何开启?
人身险公司净利增长超2倍
2024年上半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近半亏损,今年是否改观?记者发现,上半年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总和约7634亿元,同比增长约4.8%。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信泰人寿分列前三。
从净利润端看,59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共计约293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增超200%。超六成公司实现盈利,数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业绩向好离不开投资端驱动,超5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
在亏损公司层面,横琴人寿、中银三星人寿、爱心人寿垫底。爱心人寿表示,上半年更重视综合收益率,实际内部核算已盈利,将加大保障型产品开发和销售,严格管理费用。
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表示,净利润翻倍增长、亏损面收窄,反映行业底部复苏。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认为,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型,头部公司持续做大,中小公司出现分化。
人身险利润大增的主要驱动因素离不开投资收益反弹、产品结构优化等。柏文喜认为,权益市场回暖带动综合投资收益改善,险企主动压降低价值高保证产品,推广弹性成本产品。
近九成财险公司盈利
目前已有76家非上市财险机构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76家公司上半年累计保险业务收入约2594.91亿元,同比增长约7.48%。国寿财险居保费规模首位。
净利润方面,76家非上市财险合计净利润约92.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75.21%。6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近九成。国寿财险占据净利润榜单首位。前海财险、现代财险有所亏损。
现代财险表示,亏损主要是受此前承保业务不利影响及转型期成本结构特殊性影响。将采取深耕战略业务等改善举措。
综合成本率方面,近50家公司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支培元表示,头部公司通过费用管控等手段将综合成本率压降至100%以下,直接拉动利润率。
不可忽视的是,“马太效应”加剧。财产保险行业形成强者恒强格局,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已突破70%。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财产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76家非上市财产险公司上半年取得不足250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意味着财险“老三家”在内的头部上市财险公司揽走行业保费绝大多数收入。
财险公司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维持承保盈利。业内人士表示,中小财险公司可从三方面应对竞争:聚焦细分领域,发展特色业务;加强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效率;控制业务规模,确保承保质量。
“亮眼”表现能否延续
随着上半年“交卷”,非上市人身险以及财产险公司如何迎接“下半场”成为必答题。
聚焦人身险领域,预定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行业或将在产品端、市场端迎来较大变量。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较上季度再次下探14个基点。
这意味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已连续两季度“超限”,触发上限调整机制。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上市险企及工银安盛人寿等非上市险企宣布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
爱心人寿表示,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坚持开发创新健康险产品。中银三星人寿表示,已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并计划于年内开始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当前保险业面临较大利差损风险,持续降低新单负债成本有望缓解利差损压力。预定利率下调有望提升新单盈利性和销售积极性。
龙格认为,人身险方面,负债端储蓄需求延续,但中小公司转型压力犹存,盈利分化或持续。财险方面,成本管控红利延续,保费增长稳健,行业利润有望进一步向上修复。
支培元认为,人身险公司预计利润增速趋缓,头部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巩固优势,中小险企需加速转型。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控制或持续,但车险竞争加剧可能挤压利润空间,非车险业务或成新增长点。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