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制造从追赶走向自主可控的发展史。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购买量跃居全球第一,彼时国产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仅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至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品牌,中国工业机器人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引领者的转变。
政策与技术共振之下,工业机器人企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去年7月份,工信部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拓应用场景、“出海”寻找新市场,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照生产基地,协作机器人正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针对性场景训练。柔性化也成为技术突破的重要方向,深圳市智哥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展出的柔性化管道焊接系统运行场景,顺应了当下“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兴起。
技术创新大大拓展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在具身智能浪潮下,多家企业纷纷尝试技术迁移与跨界布局,以探索更多利润空间。例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企业均通过合作或自研的方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当下,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正积极“出海”拓展增量市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增长55.4%。我国企业正探索多元“出海”路径,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德国库卡获取多项核心技术专利,汇川技术等企业将产品组成“智能工厂打包套件”抱团“出海”。
政策端也将机器人企业“出海”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可以预见,在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将真正实现从“量的狂飙”到“质的突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