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传动(002472):规模效应&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25%
核心观点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87.81、10.24、10.01 亿,同比分别增长8.76%、25.42%、24.64%。Q4 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0.39、2.86、2.90 亿元,同比分别-7.42%、25.96%、14.71%,环比分别-15.76%、7.88%、12.69%。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系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同轴减速器领域,以及持续推动内部降本增效和自主创新所致。看好公司作为自主齿轮龙头,持续受益行业升级趋势。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87.81 亿元,同比增长8.76%;利润总额达到12.03 亿元,同比增长29.04%;实现归母净利润10.24 亿元,同比增长25.42%。
简评
2024 年归母净利润超10 亿元,新能源汽车齿轮贡献主要增量。
公司2024 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87.81、10.24、10.01 亿,同比分别增长8.76%、25.42%、24.64%。分业务看,①乘用车齿轮:2024 年营收53.25 亿元/+26.09%,毛利率为25.70%/+4.05pct。②商用车齿轮: 2024 年营收7.22 亿元/-18.01%,毛利率为27.41%/+1.16pct。③工程机械齿轮:2024 年营收5.80 亿元/-10.39%。④智能执行机构:2024 年营收6.42 亿元/+69.45%。⑤减速器及其他:2024 年营收6.56 亿元/+17.91%。
2024 年公司收入增长主要系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同轴减速器领域,凭借高集成化、低噪音、轻量化、高传动效率等优势,订单量大幅增加。2024 年新能源汽车齿轮占总营收38.38%,同比增长51.21%。2024 年Q4 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0.39、2.86、2.90 亿,同比分别-7.42%、25.96%、14.71%,环比分别-15.76%、7.88%、12.69%。
2024 年整体毛利率约25%,同比提升2.86pct。2024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25.01%、12.03%、10.59%,同比分别+2.86、+1.70、+0.4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8%、3.99%、5.19%、0.43%,同比-0.82、-1.48、+2.61、+0.58pct。2024 年Q4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1.04%、14.22%、13.13%,同比分别+6.81、+4.23、+1.38pct,环比+7.08、+2.81、+2.92pct。
拓宽齿轮应用场景,夯实业绩增长基石。1)新能源汽车齿轮:公司通过技术先发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深度参与客户前期开发流程,提供从概念设计、工艺优化到量产交付的全周期技术赋能。随着同轴减速器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单车配套的齿轮价值量显著提升,Stellantis、舍弗勒等国际客户全球平台项目的批量稳定交付,进一步拉动该业务板块增速超越行业下游平均水平。2)环动科技:控股子公司环动科技的RV 减速器等产品已获得市场积极肯定。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机器人减速器结构,不断扩充产品谱系、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更多优质客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3)商用车齿轮:报告期内商用车齿轮业务板块出现下滑态势。
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拓展海外重型卡车头部客户的业务,加强与国际知名商用车企业的合作,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齿轮市场,研发适配新能源商用车传动系统的齿轮产品,推动业务向新能源领域转型。4)智能执行机构业务:完成对三多乐的收购后,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实现了智能执行机构业务在营收与毛利率的双提升。在深度融合三多乐的精密传动设计能力与公司的制造体系能力,环驱科技形成了“研发设计-精密模具-规模化量产”全链条优势。在扫地机驱动产品领域,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实现了市场占有率的大幅跃迁,目前已与国内扫地机器人头部厂家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聚焦智能汽车场景,重点拓展汽车电动尾门、智能车锁驱动模组等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单车价值量。此外,公司还将在未来出行、智能穿戴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助力公司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新能源传动齿轮领域龙头,产品包括乘用车齿轮、商用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以及机器人减速器等。公司在传统燃油车传动齿轮的基础上积极扩张业务至新能源汽车传动领域、商用车自动变速箱领域以及机器人减速器领域等。看好公司作为自主齿轮龙头,持续受益行业升级趋势。
风险提示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政策扶持退坡预期下,需求和未来行业景气或存在波动。
2、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外零部件供应商竞相布局,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3、客户拓展及新项目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加速新客户拓展,考虑到车企新车型项目研发节奏波动,特定时间段内或存在项目定点周期波动;此外,公司新产能建设或受不可控因素影响而导致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