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国算力大会开幕 工信部推动算力建设与产业生态发展
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工信部将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质量。大会强调完善算力布局政策,强化企业创新,推动算力赋能行业。中国算力平台正式贯通,10省区市分平台接入,算力发展新格局形成。平台致力

BEEPLUS研创产业中心启幕 助力江北新区科创金融发展
8月15日,BEEPLUS研创产业中心开业仪式暨科创资本双周汇活动启幕,标志项目进入精细化运营新阶段。中心将聚焦科创金融领域,吸引优质企业集聚,为江北新区及长三角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文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规模、政策体系及竞争力。同时,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如高端AI芯片研发能力弱等,并提出了政府、产业、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

七部门联合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到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培育领军企业,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智能建造:建筑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新引擎
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多地开展试点,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迈进。

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放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7月28日,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开放,创新性地融入租赁与个性化订制,以六位一体服务体系重新定义机器人产业服务标准,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共同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与规模化应用。

上海杨浦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共推AI应用实践
上海杨浦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环境保障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共推AI应用实践图景。

AI智能体规模化应用落地加速,需突破多道坎
AI智能体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应用加速渗透至多个领域,但规模应用仍需突破技术和数据瓶颈,加强产业协作,防范安全风险。

粤港澳大湾区:“十四五”期间的多重突破与发展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民生融合共享发展等方面取得多重突破,重构产业生态,推进协同创新,为青年搭台建梯,筑梦共享新生活,展现强大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多行业“反内卷”:政策加码与行业响应共筑新生态
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多行业如汽车、光伏等积极响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产等方式“反内卷”。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行业生态重塑,实现稳增长、促转型。

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揭牌 保定构建固态电池产业生态
6月30日,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揭牌成立,将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保定正加快构建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形成全产业闭环路径,打造千亿规模电池产业集群。

浙江企业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 产业生态蓬勃发展
浙江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人形机器人赛道新进展,不少企业抢滩布局,产品进入小批量送样阶段。技术同源、供应链协同助力跨界布局,整机牵引产业发展,浙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完整,具备深厚产业和人才优势。

AI眼镜“百镜大战”爆发,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共舞
AI眼镜赛道火热,小米、灵伴科技等企业争相推出新品。AI眼镜产业正处于爆发阶段,呈现产品迭代加速、技术融合加深、市场格局分化三大趋势。产业链各环节强力支撑,AI眼镜功能创新和新品问世,有望快速打开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Rokid智能眼镜实现支付功能,引领产业新变革
Rokid宣布智能眼镜实现可支付,内置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极大拓展使用场景。支付安全有保障,承诺“被盗即赔”。Rokid正与高德地图等合作,规模化量产不断推进,全球订单量已突破25万台,智能眼镜的“iPhone时刻”或将到来。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