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上新台阶!公募规模首破33万亿元,股票基金规模同比领涨
公募规模再创新高!5月27日,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达33.12万亿元,这也是公募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关口。回顾2024年同期,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换句话说,时隔仅一年,公募基金已连下3个万亿级关口。对比去年同期数据看,除混合基金外,其余各类基金的规模同比均有所增长。

年内超百只公募基金开通份额互转业务 适合哪类投资者操作?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记者冯方)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旗下部分基金开通基金份额互转业务。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公募开通此业务,涉及基金数量超百只。受访专家指出,基金份额互转业务是公募基金应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升级的创新工具,有助于提升资金效率和客户体验。机构投资者因其专业性和策略灵活性更适配该业务,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需谨慎权衡费用与持有期限,避免因操作不当增加成本。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自购公告,用“真金白银”彰显市场信心。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一轮自购资金大多投向新发产品,既有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和产品未来表现的信心,也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业内人士指出,自近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剧以来,公募自购已成为重要托底工具,特别是在新发基金或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通过资金支持展现长期主义理念,助力市场健康发展。

这些基金经理过去三年超额收益最能打 3只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超80%
财联社5月28日讯(记者李迪)证监会近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在过去三年中,股市波动较大,基金经理投资难度也提升,但依然有基金经理实现了较高的超额收益,有望迎来加薪。

抄底!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
【导读】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5月27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农药、CRO板块轮番演绎。股票ETF(含跨境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近30亿元。半导体、芯片相关ETF成为当日“吸金”主力。医疗、消费、银行、红利等热门主题ETF资金净流出居前。

自购潮爆发!公募年内砸78亿 货币基金成主力
新华财经北京5月28日电据公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7日,年内已有104家公募机构累计实施2164次申购,净申购总额达78.31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获208次申购,净申购金额17.82亿元,占总规模的22.76%。从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型基金成为机构自购的主力品种。

首次突破33万亿!公募规模再上台阶 三类基金罕见齐增
4月份,股基、债基、货基罕见齐增。据中基协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3.12万亿元,这是公募历史上总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也是自2024年初第七次创下历史新高。4月份的权益市场走势颠簸,沪深股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更具避险功能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担纲净值增长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4月初大跌之际,抄底资金借道宽基汹涌入场,使得股票基金增长超1100亿元。

合计超1200亿元!“固收+”基金为何能逆势增长?
5月以来,基金发行市场略显平淡。截至5月26日,新成立基金数量仅72只,总发行份额为518.36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7.2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与近三个月数据持平,但该月目前总发行份额已明显落后前一个月。新发市场中,受权益市场行情冲击最大的依旧是股票型基金和部分混合型基金。对比之下,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相对较高。

抑制“赌风格追热点” 浮动费率基金锚定目标拼业绩
兼顾持有时长与超额收益的新一批浮动费率基金近日获批并陆续启动发行。回顾来看,上一批与业绩挂钩的8只浮动费率基金成立已有一年半左右,目前8只基金成立以来均实现正收益,部分绩优产品回报率已超过30%。由于上一批浮动费率基金更强调对绝对收益的考核,部分基金经理也相应地调整了组合的投资策略。

港股今年涨超10% 相关基金业绩“霸屏”
今年以来,伴随港股市场显著走强,港股相关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在公募基金业绩排行榜上“霸屏”。据统计,截至5月26日,在权益类基金业绩排行榜前100名中,近三成产品的港股仓位超过30%,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Choice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均超过10%,在全球重要市场指数中排名前列。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