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应用场景与投资机会深度剖析
财联社7月27日讯(记者陈俊兰)在金融科技加速迭代的当下,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关键纽带,正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稳定币作为一类特殊的加密货币,通过与法定货币、贵金属等锚定物建立关联维持价格稳定,有效解决了传统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数据显示,自发行以来,稳定币总流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力持续增强。
在广发证券最新举办的稳定币沙龙上,广发证券非银首席陈福发表以《稳定币应用场景及投资机会展望》为主题的演讲,深入解读稳定币应用场景、行业影响及投资机会。
应用场景多点突破,重塑传统金融生态
陈福首先对稳定币作出清晰界定,稳定币是一类通过特定机制与锚定物建立价值关联的加密货币,锚定物涵盖法定货币、贵金属及一篮子资产等。2014年泰达公司(Tether)推出的USDT,是首个形成广泛市场影响力的稳定币,为稳定币的早期发展奠定了“锚定法币”的主流模式基础。
“稳定币作为锚定法币、贵金属等资产的加密货币,凭借价格稳定、流通便利的核心优势,已在多个金融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陈福表示。对于稳定币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陈福谈到,首先是在跨境支付领域,稳定币正解决传统支付“高成本、低效率”的痛点,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点对点交易,直接跳过中间环节,节省成本达90%以上。
其次是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极大提升交易速度,7×24小时运行、智能合约自动化、实时结算。以往的传统跨境支付需1~5个工作日到账,而稳定币依托区块链技术可在秒级至分钟级完成交易。
最后是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与安全性。稳定币跨境支付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更能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际支付体系,减少对美元主导支付系统的依赖。
监管框架加速完善香港试点引领发展机遇
陈福还重点探讨了稳定币监管政策的最新动态。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为行业设立明确规则。条例要求发行机构需取得香港金管局牌照,注册资本不低于2500万港元,抵押物仅限现金及高流动性债券,并严禁用于洗钱或恐怖融资。目前已有圆币科技、京东、渣打银行等机构进入监管沙盒申请牌照。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国内层面,上海国资委党委已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开展学习;香港层面,《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配套措施持续落地,11张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已发放,为稳定币交易提供合规场所。
产业链价值清晰显现,支付与交易环节成投资核心
稳定币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模式与投资价值也在陈福的演讲中被重点解析。陈福指出稳定币的产业链涵盖发行、托管、支付、交易四大环节,其中发行、支付和交易环节价值含量较高,成为核心投资方向。
发行环节以投资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支付与交易环节具备高成长性,支付环节通过手续费盈利,需持有全球支付牌照,国内已有5家机构获得海外支付资质。陈福表示,支付与交易环节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在稳定币流通中起核心作用,相关机构将率先受益于行业规模扩张。
从风险角度看,陈福提醒需要关注“监管政策变化”与“技术安全风险”。陈福强调,稳定币投资需聚焦“合规性”与“场景落地能力”。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