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初审结果公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
8月1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公告》,基本医保目录涉及534个药品通用名,商保创新药目录涉及121个药品通用名。
形式审查是对申报药品是否符合当年目录调整申报条件以及药品信息完整性进行的审核,分为初审、初审结果公示、复审、复审结果公告四个步骤。
国家医保局指出,形式审查一方面可以确保申报的药品符合申报条件,另一方面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核。
整体而言,目录调整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价格协商等环节,形式审查只是第一步。
一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仅代表其具备了参与目录调整后续工作流程的资格,不代表其已经纳入了基本医保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
开展支付研究
2025年7月11日至7月20日17时,国家医保局共收到基本医保目录申报信息718份,涉及药品通用名633个,经初步审核,534个通过形式审查。
此次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初审的目录外药品涵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多个领域,包括西药和中成药。
其中,CAR-T产品再度出现,3款产品通过初审。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备受关注。
此外,全球首创双靶点GLP-1药物替尔泊肽注射液也通过初审,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部分产品价格较高,与基本医保“50万不谈,30万不进”的隐形门槛相差甚远。
对此,国家医保局指出,有一些价格较为昂贵明显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药品通过了基本医保目录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资格。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指出,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初审的情况多年来延续至今,仍有其辩证意义。
“对包括罕见病用药在内的相对高值药品,国谈初步形式审查永不放弃,但在严格评审阶段始终面临挑战。”仲崇明说。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医保目录初审通过的名单中部分创新药研发成本高、临床价值突出,但受众规模相比一些药物来说并不算特别大,而且名单中也有较多罕见病药品。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今年的特点便是差异化支付,如何在支持创新的同时兼顾好可持续发展,是对医保智慧的一大考验。
仲崇明认为,医保支付需要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更需要确保管用高效,从横向、纵向综合比较,不局限于解决罕见病用药问题。
服务属性强化
今年目录调整中增设了商保创新药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同步申报。
国家医保局共收到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信息141份,涉及药品通用名141个,经初步审核,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
仲崇明指出,国谈开始向“管理+服务”转型,服务属性持续强化,必然引领商保行业、医疗互助等发生深刻变革。
金春林认为,这121个药品创新性比较强,临床价值明确,突出了商保“保高端、保特殊”的功能定位。
商保创新药目录同样涵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多个领域。该目录中大多数产品为西药,也有2款中成药。
商保创新药目录中有5款CAR-T产品。
“由于今年多了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渠道,所以在基本医保目录中的3款产品,如果没有降低至30万元以内,很难有突破。”金春林说。
仲崇明指出,当前CAR-T疗法价格谈判或协商的核心博弈点在于:第一,少谈价格,多谈惠及患者、临床可及。第二,发挥多元筹资机制的作用。第三,确保临床疗效,同时避免临床资源浪费和按疗效付费。第四,少谈商保覆盖全部药费,多讲商保综合服务和为患者利益维权。
除部分CAR-T疗法外,还有多款药品同时出现在两份目录。
根据相关工作安排,经专家评审建议既可以调入基本目录也可以调入商保创新药目录的药品,应先开展基本目录谈判,谈判失败的进入价格协商环节。
此次目录调整,8-9月为专家评审阶段;9-10月为谈判/竞价/价格协商阶段;10-11月则为最终的公布结果阶段。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