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市场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
经济信息化、智能化大潮正在风起云涌,数据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资源,而是和土地、资本一样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据相关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数字贸易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加快数据市场建设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那么,什么是数据市场?如何建立我国数据市场?数据市场又如何实现更规范、更完善?
在很多人看来,数据市场是一种新型市场,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特征。实际上,数据市场首先是市场,具有一般市场的属性和特点。它是指以数据产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通过数据流通实现参与各方价值与诉求的市场。数据市场的构成与传统要素市场相类似,由交易对象和供求双方组成。
具体来看,数据市场的交易对象包括原始数据和加工数据以及标准化数据服务产品。数据的供给方为多元主体,既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还包括数据经纪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了广泛的需求场景。因此,数据的需求方十分庞大。
当然,数据市场与传统市场还是有差异的,这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定价机制与交易机制上。数据的定价形式众多,包含按次调用、订阅制等,不同定价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同时,相较于传统要素市场,数据市场的交易模式也有较大创新,既包含平台交易和场外交易,也存在数据联盟内部的共享数据池。此外,数据的交易越来越多采取隐私增强技术支持交易,以进一步保障数据所有方的权益。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数据市场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制度保障。建设数据市场,需要完善的数据规则制度、标准。构建统一数据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筹下,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规范,制定包含数据分类、格式、权限、标注、安全等级的规范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
数据市场建设需要培育经营主体。数据经营主体是推动数据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数商是指以数据作为业务活动的主要对象或主要生产原料的经济主体。培育数商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价值挖掘和价值实现。数商主要包括服务型数商、应用型数商和技术型数商等。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引导相关机构开放高价值公共数据,另一方面,激励企业数据资产化。
数据市场建设需要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要素的交易流通需要通过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安全设施等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才能实现。没有数据基础设施提供支撑,数据就如同存放在一座座“孤岛”上。建设流通利用设施底座,实现数据在全国不同区域、组织、行业之间安全有序流动,最终形成“国家级+区域性+行业性”互联互通的多层次数据市场体系。
数据市场建设亟需深化国际合作。数据要素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开拓国际数据市场、融入全球数据贸易是中国提升数字竞争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将数据跨境流通纳入数字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明确吸引国际数据资源流入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发展目标,还要与全球数字经济标准、规则的建构主体开展合规对话。在推进国际合作中,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差异化流动框架,采用区块链技术和隐私计算技术,在保障数据所有者的隐私及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跨境交易流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