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布条例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赛道迎来利好政策。
8月11日,杭州市司法局发布公开征求《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意见的公告,通过制度设计规范发展秩序、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提到,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特种作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场景的应用推广。
重磅发布
8月11日消息,杭州市司法局发布公开征求《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纳入全市政策支持框架,通过制度设计增强政策合力,进一步规范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条例》指出,面对当前研发训练需求和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需求,要求加强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立多元智算供给服务体系,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条例》明确核心技术主攻方向,聚焦具身智能“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小脑”(运动控制系统)及“本体”(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三大核心以及专用芯片等“卡脖子”环节,在“大脑”“小脑”“本体”及芯片研发方面均有具体举措。
《条例》指出,打造技术攻关平台,支持建设具身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技术攻关平台。健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科研仪器和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力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条例》提到,市科学技术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条例》还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定期举办相关活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条例》明确,加强金融保障力度,鼓励相关保险机构开发特色保险产品和服务。
六大领域应用赋能
在应用赋能方面,《条例》提出,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在以下六大领域场景的应用推广:在工业制造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种植采摘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医疗服务全链条的深度应用;在教育培训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辅助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在特种作业领域,支持企业开发与应用特种应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公共安全领域,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安保巡逻等公共安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另外,《条例(草案)》对从事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伦理要求,并要求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