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成分风波:可复美市场遇冷,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前景几何?
夏日高温席卷全国,修复类护肤品热销,但巨子生物因成分风波受影响。
美妆批发商袁远透露,往年可复美在6·18大促期间销量火爆,今年却遭遇“冷市”。
可复美是巨子生物的核心品牌,主打重组胶原蛋白成分,曾是美妆市场明星产品。今年5月,可复美卷入成分争议,引发舆论风波。
5月24日,科普博主“大嘴博士”郝宇质疑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虚标”,巨子生物连夜出具检测报告回应。随后双方就检测标准等问题展开数轮交锋。
目前,“大嘴博士”郝宇已被微博平台阶段性禁言,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微博、抖音账号已被封禁。
然而,巨子生物难免受到波及,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也被卷入质疑声浪中。可复美品牌的口碑和销售正经历挑战,巨子生物市值一度蒸发近300亿港元。
如今,距离这场争议风波爆发已过去50天,可复美与巨子生物何时能走出低谷?
6·18大战失意,可复美粉丝犹豫
95后健身教练林杏是可复美的长期用户,但成分风波后,她打算换个牌子试试。
社交平台上,“可复美还能不能买”成为高频讨论问题。今年6·18电商大促中,可复美失意,天猫和抖音榜单排名均下滑。
美银证券研报指出,成分风波是导致可复美排名跳水的关键诱因。
可复美与带货达人的合作关系也受到了影响,多名主播要求提供更有力的检测报告背书,但未得到品牌方回应。
批发商降价抛售,可复美线下遇冷
巨子生物财报显示,线上渠道是可复美销售的主阵地,同时品牌也覆盖线下渠道。
7月8日,时代财经走访发现,可复美仍在正常销售,但有消费者选择买别的品牌。
袁远批发经营的品牌涵盖多品类,可复美是当中销量最高的品牌。但卷入成分风波后,成了可复美产品销售表现的分水岭。
“往年6·18期间,很多门店都会来我这多囤一些可复美的产品,今年没有一家这样做。”
市值蒸发超180亿港元,控股股东增持
巨子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公司。
但受此次争议影响,巨子生物的股价一度下挫,市值蒸发超180亿港元。
或为提振二级市场信心,6月9日,巨子生物发布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
资本争相入局,重组胶原蛋白依旧抢手
行业人士对于巨子生物走出低谷有信心,来源于对重组胶原蛋白赛道长期前景的看好。
珂贝妍联合创始人陈凯强表示,胶原蛋白在提升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和改善皮肤保湿性方面效果显著,重组胶原蛋白在技术端的工艺突破,使其更纯净安全、易吸收。
弗若斯特沙利文显示,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2024年,依靠重组胶原蛋白概念,多家初创企业完成融资,欧莱雅旗下修丽可品牌推出相关产品,上美股份、丸美生物都在不断加码该原料的研发。
今年6月,锦波生物借34亿元资本加码严肃医疗研发。
陈凯强认为,未来3~5年,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将快速增长并迎来变革。
7月8日,时代财经曾就风波后巨子生物的内部干预与调整等问题,联系巨子生物相关人士,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应受访者要求,袁远、林杏、米朵皆为化名)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图源:巨子生物财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