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电池产量激增,行业扩张与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储能电池在生产端正快速扩张,预计今年产量大于550 GWh,动力电池产量则接近1000 GWh,储能电池产量将达动力电池一半。”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储能分析师史家琰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给出了最新储能电池产量分析数据。这意味着,今年锂离子电池总产量将超过1500 GWh,同比增幅约28%,储能行业地位显著提升。
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260 GWh、826 GWh,前者约为后者的三成。具体到企业,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今年宁德时代(300750.SZ)电池产量超600 GWh,比亚迪(002594.SZ)近300 GWh,亿纬锂能(300014.SZ)超100 GWh。

图片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占比攀升,储能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近两个月来,储能电池行业扩产动作频繁,比动力电池更为积极。例如,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在重庆铜梁区开工,总投资130亿元,规划建设56 GWh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及22 GWh储能模组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派能科技(688063.SH)与合肥肥西县签约2 GWh储能电池及集成项目,总投资10亿元。远景动力位于宜昌的储能超级工厂开工,新建40 GWh产能,计划2026年投产。
史家琰判断,如果储能行业增速持续,未来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比例将很快达到1:1。目前,中国电池厂商尚未完全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部分海外市场仍由韩国和日本企业占领。储能电池行业则处于快速扩张期,不免出现供给和需求短期错位情况。史家琰称,当前储能电池产量同步满足了当下和未来装机需求,这种需求并未即时显现在装机侧。除此之外,造成储能产量大于新增装机的原因,还包括有未被统计到的储能电芯应用场景,比如备用电源和移动式储能等。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今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会再创新高,达到240 GWh,长期将保持相对高的增速。中国市场部分,预计今年储能新增装机同比上涨22%,达到130.4 GWh;明年有望同比增长超25%、达到165 GWh。近期,海外储能需求显著上升。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达到163 GWh,同比增长246%。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海外市场的集中爆发。例如,前三季度,龙头企业阳光电源(300274.SZ)储能产品发货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攀升到83%。
史家琰同时提出,储能需求超预期增长,导致此前市场所提及的供给端整合尚未发生。其提供的分析数据显示,当前储能企业存在区分度,但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比并没有持续提升,反而是一些小的企业在不断拿到新订单后,侵蚀了部分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从国内产能利用率角度看,据史家琰分析,去年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工信部提出“反内卷”,要求提高电池产能利用率。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恢复,很多订单被提前安排至2025年。目前,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很高,很多处于接近满产状态。2024年修订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规定,企业申报符合规范条件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 50%。这一指标直接约束了企业盲目扩张产能且低效运转的行为。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电池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有所回升,基本达50%,预计年底可达50%以上。
针对产品价格走势,史家琰表示,磷酸铁锂电池价格和盈利能力都处于回升通道中,其盈利的恢复由前置订单带动。电芯厂能够主动地将上游原材料涨价成本转移给系统集成厂。今年初,中国出台了136号文,取消了强制配储。史家琰告诉界面新闻等媒体,实际上很多地区对于储能的需求并没有停止。该机构列出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在6-8月,新疆、江苏、内蒙古、青海等省份仍有较大的新增储能装机容量。

图片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中国的储能市场发展,正在从单纯的政策导向变为更多的市场驱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把很多以前只存在纸面上的收益,变成了可以真正计算的确定性收益,所以储能整体处在上升阶段。”她表示。不过,史家琰同时强调,短期来说,这些政策带动的收益率,可能不及大家想象的高,所以短期内储能行业仍会面临一些阻力,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过渡性政策,来保证储能的长期发展。(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