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产业投资价值重构与提升策略

网络 2025-07-28 02:55:38
证券研报 2025-07-28 02:55:38 阅读

金融投资价值、产业投资价值及多元社会投资价值共同构筑了上市公司综合价值内涵。产业投资价值对希望获得产业资本青睐的上市公司而言是最核心、最应关注的价值维度。

长期以来,产业投资价值主要依托于产业发展趋势,而当前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与生态协同逻辑。

在新发展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产业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身处风口产业,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其能否主动识别并重新定义自身的产业角色与战略定位。

一、全面理解上市公司的产业投资价值

产业投资价值是衡量企业在产业链生态中的协同能力、技术潜力与长期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其他社会投资关注企业ESG表现、社会影响力等维度不同,产业投资更加强调实物产出能力、工艺水平等。

(一)大量优秀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未获合理产业投资估值

近年来,产业投资价值已成为引导资本流向、提升市场认可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然而,长期以来产业投资人在产业价值评估过程中普遍存在“贴标签”式的分类倾向,使大量优秀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陷入认知困境和估值偏差。

(二)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使产业投资价值的评价逻辑发生动态演变

当前产业投资价值的评价要放在更为动态和多元的产业格局中加以考量。在科技创新加速演进、数字经济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

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产业上市公司,要主动把握产业格局深度演变带来的四大机遇,在产业跃迁和价值重构中持续塑造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优势。

二、紧抓数字经济机遇,在新型产业结构中提升产业投资价值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算法、算力等要素驱动产业的持续创新与深度融合,重塑了产业的组织方式和竞争格局。

(一)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不是少数企业的专利

数字经济不是少数“数字企业”的专属标签,而是一场跨越行业、打破边界的系统性产业变革。长期以来,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多被简单归类为传统产业,在产业属性上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与合理估值,而随着数字经济新生态的建立,传统产业企业拥有了嵌入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与空间。

(二)传统领域上市公司要主动在“三段式”新型业态中找准并强化自身定位

当前核心技术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大多已归类为新兴产业范畴,受到产业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大量传统产业上市公司要用好自身扎根实体经济、贴近实际需求的丰富场景资源,主动在“应用场景”这一关键环节中明确自身定位,深度嵌入数字生态,重构产业身份,拓展价值边界。

三、把握新需求特征,在新型供需关系中提升产业投资价值

近年来,传统“需求引领供给”的单向线性逻辑正在加速向“需求引领供给”与“供给创造需求”并重的动态逻辑演进,上市公司,尤其是传统产业上市公司,要敏锐把握新需求特征,跳出行业标签与传统供需逻辑的束缚,重塑产品和服务定义,打造新的价值增长曲线。

(一)上市公司应主动对接终端需求,拓宽成长空间

在消费升级、终端产品需求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要积极顺应终端驱动逻辑,主动靠近终端、服务终端、绑定终端,真正嵌入终端型产业叙事体系,提升自身产品技术水平,赢得市场与产业资本的双重认可。

(二)多元新需求正成为重塑产业生态的重要驱动力,上市公司要紧跟需求演化趋势,在积极满足需求的同时主动创造需求

近年来,社会需求正从基础生存需求转向追求生活品质、情感价值和个性认同,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上市公司应洞察经济形态和多元新需求的演变趋势,以创新的供给引领和激发更多潜在需求,开辟新的增长点。

四、发挥网络枢纽优势,在流量价值转化中提升产业投资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流量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技术指标,而是企业与市场之间连接深度的核心体现,它既是需求的入口,也是价值的起点。

(一)传统领域上市公司要抓住机遇,向数字化价值高地跃迁

过去,部分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虽然具备产业网络枢纽地位,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流量运营思维与数据价值挖掘路径,往往未能将客户基础转化成流量优势和持续的增值能力,错失了新经济赋能产业升级的红利。

(二)网络节点型上市公司要将流量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投资价值

网络枢纽类上市公司要积极用好流量枢纽和网络节点优势,全面提升流量的价值转化能力。上市公司要精准挖掘自身在流量与枢纽方面的禀赋特征,将流量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与产业投资价值。

五、把握产业时代特征,在传统与新兴轮动中提升产业投资价值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上市公司要在产业的轮动转换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投资价值。

(一)传统产业上市公司须打破思维定式,重新定义自我

在当前科技加速演进、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上市公司不能再固守传统产业的刻板标签,要从产业相互转化、融合演进的角度重新认识自身价值与发展潜力,积极探索“老树发新芽”的多元路径。

(二)新兴领域上市公司不能满足“新兴”的身份,应持续保持创新发展动力

新兴产业虽然具有很强的科技引领带动作用,但新兴产业一旦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并进入成熟周期,也面临“传统化”的风险。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驱动产业持续成长与变革的核心动力,新兴领域上市公司要注重构建技术护城河,围绕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长期投入,构建难以被复制和超越的核心优势。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业格局与企业价值体系正加速重构。上市公司要抓住这一战略窗口期,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跃升与高质量发展。

(杨成长系申万宏源研究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龚芳系申万宏源研究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思元系申万宏源研究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