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鸿图》火爆全球:算法时代音乐产业变革

网络 2025-07-28 00:40:33
证券研报 2025-07-28 00:40:33 阅读

  “别墅里面唱K,水池里面银龙鱼……”当27岁的广东说唱歌手揽佬写下这句歌词时,恐怕也未能预料,这首仅花费一小时创作的歌曲《大展鸿图》,在短视频平台上引发二次创作狂欢,并迅速席卷全球乐坛。

  2025年7月份,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华语歌手月听众榜单更新:揽佬以302.2万听众量登顶,其作品《大展鸿图》闯入Spotify全球飙升榜前50名,成为唯一月听众突破300万的华语歌手。过去一个月,该歌曲在TikTok(海外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直逼30亿次,新加坡舞者将其改编成街舞,巴西歌手创作葡萄牙语版本。

  从音乐产业的层面来看,近年来,《野狼disco》《学猫叫》《大展鸿图》等“网络神曲”火爆出圈,也凸显出音乐商业价值变革:基于算法赋权与去中心化传播的数字音乐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一方面,音乐载体迁移,传播链条重构,二次创作价值凸显。过去二十年间,音乐载体经历了磁带、CD、MP3等,直至近年来流媒体成为“听”音乐的主流平台。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2025全球音乐报告》,2024年,流媒体收入占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的比例高达69%,实体音乐收入仅占比16.4%,下载收入连续12年下降,占比跌至2.8%。

  如今,音乐不仅可以听,在短视频平台的加持下,“参与感”成为音乐情绪传播的重要推手。比如,“不齐舞团”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根据《大展鸿图》编排的魔性舞步,引发模仿跟跳热潮,进而助推了该歌曲的爆火。在二次创作的潮流中,受众从消费者又升级为传播者,令传播“雪球”越滚越大。

  另一方面,算法取代电台成为新的音乐分发中枢后,传统的版权收益转向“算法赋权”价值。

  流媒体平台的收入模式主要分为社交娱乐、订阅业务和付费广告三方面。以K歌、直播为代表的社交娱乐,曾一度是国内流媒体平台主要收入来源,比如2018年腾讯音乐71%收入来自社交娱乐。但随着短视频兴起,流媒体受到较大影响。比如,今年一季度,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收入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在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音乐CFO胡敏甚至表示,未来将不再单独披露社交娱乐板块运营指标。

  当前,流媒体更依赖于订阅业务,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流量入口:受众在刷视频时被推送到好听的BGM(背景音乐),再回到网易云和QQ音乐等平台收听,进而结算为音乐的版税收入。

  对于唱片公司而言,短视频让市场反馈更快,同时,音乐的产品属性也随之更强。持续的数据反馈成为关键一环,比如在登顶Spotify后,揽佬迅速发布了《八方来财之江船入海》,从算法层面进一步提升了热度。

  得益于算法时代,在没有国际化的唱片公司、没有全球级别宣发预算、整个团队只有三四个人的背景下,《大展鸿图》依靠短视频二创裂变,完成了对全球青年文化的“奇袭”。

  揽佬的成功并非个例。近期,58岁的那艺娜带着“土嗨”歌曲《爱如火》横扫短视频平台,6月份她开启了5地巡演,并在3天内连开3场演唱会。

  这些“网络神曲”的广泛传播,折射出音乐产业共创共生的新生态。我们需要意识到,在反垄断的大趋势下,未来流媒体平台的护城河,将从“独家版权”过渡到“情绪消费”,博客、社区等情感链接形式也将成为平台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