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景气回升:技术创新与资金涌入共驱万亿市场
当前电池行业正站在新一轮增长的起点上。行业基本面在2025年二季度迎来关键转折点,最困难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随着新能源车“金九银十”旺季来临,锂电池排产呈现环比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海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海外份额持续提升,电池技术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一内外需共振的格局,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电池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1-8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达970.7GWh,同比增长54.30%。行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迎来关键转折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22.6%,连续2个季度转正,盈利继续边际改善。政策端也持续赋能,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产业通过“反内卷”共识推动价格自律与产能调控,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产业回归合理盈利。

02
多元应用场景驱动市场扩容,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仍是电池需求的主要拉动力。国内“金九银十”旺季来临,锂电池排产环比增长明显。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出口表现亮眼。2025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同比增长30.3%。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达226GWh,同比增长97%,其中国内企业贡献了超90%的份额。

03
电池行业前景广阔,预计向万亿级市场规模迈进
首先,全球能源转型大势所趋,各国碳中和目标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这对储能电池产生了巨大需求。其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进程仍在继续,并且单车带电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三,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储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经济性日益凸显。第四,技术迭代创造新需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有望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0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电池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期,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技术竞争焦点。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理想条件下循环寿命可提升至10000次以上,远超传统电池的1500-2000次,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从头部企业的技术路线图、政策支持力度及产业链协同进展来看,固态电池量产核心验证节点或在2027年。未来两年,需重点关注硫化物电解质量产良率、干法工艺设备稳定性及车企示范车型的市场反馈。

05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龙头效应显著
电池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清晰完整的生态体系。上游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以及开采这些原材料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具有较强的资源属性和价格周期性。中游为电芯制造和系统集成,负责将上游材料制成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这个环节兼具科技和制造属性,规模效应显著,头部企业盈利能力突出。下游应用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等多个领域。动力电池用于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最大的应用市场。储能电池用于电力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等,是增长较快的领域。消费电子电池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市场较为成熟。产业链各环节CR3-CR5普遍超过50%,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

06
估值具备较强安全边际
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有望形成双击效应。当前电池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截至2025年9月17日,电池(申万)指数市盈率(TTM)为40.6倍,处于历史26.2%分位,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07
资金持续流入电池板块
9月以来,电池板块的成交额显著放量,日均成交额由8月的570亿元攀升至1300亿元。全市场电池行业主题ETF的规模从106亿元增加至280亿元,增幅超125%。电池行业技术迭代推动资金涌入,这种资金涌入态势反映了投资者对电池行业前景的乐观预期,也为板块提供了流动性支撑。

08
投资策略:聚焦三大主线把握机遇
从投资角度看,聚焦三大主线把握机遇。1)技术创新领域,重点关注固态电池产业链投资机会。2)出海领先企业,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发展红利。3)细分领域龙头,在特定环节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景气回升、资金涌入,电池行业的春天又回来了?)
(责任编辑:66)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