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期货触底反弹,蛋鸡养殖周期与市场博弈解析

网络 2025-09-17 14:30:59
期货研报 2025-09-17 14:30:59 阅读

  8月份持续走低且跌破3000元/500千克的鸡蛋期货价格在9月触底反弹,截至9月17日早盘收盘,主力2511合约收跌0.32%,报3122元/500千克。目前双节备货需求及淘鸡预期推动了盘面反弹,但鸡蛋期货市场似乎陷入了长期博弈中,随着养殖周期的拉长以及成本端的收缩,淘鸡节奏缓慢,蛋鸡存栏维持高位,供应压力居高不下。

  展望后市,现货季节性强势以及对供给见顶的预期将在短期内得到验证,而中长期来看,产能能否实质性去化将成为鸡蛋期货市场主导因素。蛋鸡养殖周期拉长产能去化节奏缓慢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3.65亿只,较前一月增加0.09亿只,同比增加5.9%,高于之前预期。8月份样本企业蛋鸡苗月度出苗量(约占全国50%)为3981万羽,较前一月减少0.1%,同比减少8%。

  以往年的视角来看,在蛋鸡养殖进入利润的下行周期后,随着养殖利润的收缩,亏损会逐渐倒逼养殖端淘汰老鸡。据中信建投期货统计,这样的每个周期平均2-2.5年,其中利润周期略高于亏损周期,但最近一轮存在例外,从2021年4月到2025年1月,利润周期长达45个月。

  蛋鸡养殖周期的拉长导致今年的去化节奏发生改变,整体去化缓慢。中粮期货认为,今年产能没有出现顺利去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连续4年的盈利让行业积累了充分的现金流,养殖端抗亏损能力增强;另一方面,行业近两年规模化程度大幅提升,动辄几十万羽的栏位增产,规模场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短期的亏损难以改变其投产计划。行业之前的产能过剩——产业亏损——倒逼产能出清的路径被进一步拉长了,产能去化进程滞后,也增加了判断周期反转时点的难度。

  此外,通过降低养殖成本和优化养殖效率,当前蛋鸡养殖仍有利润空间。据中信建投期货测算,经历了数年的迭代,蛋鸡养殖的料蛋比从2.15-2.3逐步降低,最头部的养殖企业可以实现控制在全程1.9以内,多数散养户大致维持在2.1-2.15之间(即2.15斤饲料产一斤鸡蛋);在饲料成本的控制方面,通过添加DDGS,玉米蛋白粉等多种原料,饲料成本也在显著下降。

  市场多空博弈加剧何时超淘将成为市场主导因素

  双节备货需求仍旧推动盘面在本月开始反弹,此外由于鸡苗出苗量以及淘鸡日龄数据给予了市场产能见顶的预期,普遍看空的观点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不过由于周期的拉长,产能去化放缓,淘汰的力度以及时间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多空博弈加剧,何时超淘将成为市场主导因素。

  而加速淘汰出现,“以淘鸡日龄连续3-4个月维持在450天左右为重要条件。”中信建投期货提示。由于7月、8月出苗量环同比下降,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供应增速顶点或在9月份,供应增速同比的转负或在12月份。同时,据卓创资讯对全国的重点产区市场的淘汰鸡日龄进行监测统计,9月11日当周淘汰鸡平均淘汰日龄495天,较前一周持平。

  一德期货认为,淘鸡日龄及淘汰量均显示当前市场尚未达到超淘地步,而蛋鸡新开产量仍维持惯性增长,因此蛋鸡存栏仍维持惯性增长为主。近期现货反弹后,市场淘汰热情再次回落,据测算11-12月后老鸡淘汰量才有可能高于新开产量,进而导致蛋鸡存栏触顶回落,但产能需高位回落至一定水平后现货端供需强弱可能才会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中短期现货上方仍存在较大压力。

  如果9月鸡蛋现货价格仍然没有明显的反弹,国投期货则认为,在中秋节(10月6日)前后,可能会出现老鸡加速淘汰的情形。根据前期鸡苗补栏数据及静态淘汰节奏估算,预计年内四季度能见到本轮产能高点。不过,能否超淘的根本仍旧取决于蛋鸡养殖利润。基于此前的分析,虽然淘鸡日龄已显著下降,但行业的抗亏损能力以及对成本的控制可能会阻碍后续淘鸡日龄的继续下降。而且据卓创资讯最新数据显示,进入9月,蛋鸡养殖迎来了扭亏为盈的破局,9月1-11日,国内单斤鸡蛋盈利状况由亏损0.13元转为盈利0.26元,截至目前9月平均盈利较8月均值提升0.25元,成功扭转近4月的亏损局面。

  因此,综合来看,混沌天成期货认为,本轮鸡蛋行情的上涨,是空头一致性预期过载后价格底部反弹,而不是反转,当下蛋鸡高存栏在养殖利润尚存的情况下难以加速去化。但从估值角度来讲,当下做空鸡蛋最大风险在于绝对价格较低,强现实还没有转弱的情况下沽空仅来源于对供给数据的推演。(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