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非法换汇案频发 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网络 2025-07-17 23:25:32
期货学院 2025-07-17 23:25:32 阅读

  7月16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今年3月宣判的虚拟货币非法换汇案。杨某、徐某等人通过操作国内空壳公司账户,为不特定客户海外账户提供稳定币,进而实现资金的跨境转账获取收益,三年来参与非法买卖外汇的金额高达65亿元。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和USDT(泰达币)等稳定币自问世之时起,就伴随着对现行全球资金流动体系的巨大冲击和非法交易的场景。我国内地监管对虚拟货币交易没有明晰法律规定前,利用虚拟货币交易、转移资产都是违法的。”上海劲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永峰指出。

  多起类似案件集中披露

  2023年底,上海市民陈女士因需给海外的女儿汇款,受限于外汇额度,联系上一家境外“换汇公司”,按照指示陈女士将人民币汇入A公司账户,随后其女儿境外账户便收到了等值的外汇。长期以来,该犯罪团伙为境内外有外币与人民币兑换需求的客户提供非法汇兑服务。

  据记者了解,这一案例中的交易媒介就是泰达币(USDT)。香港一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负责人表示,稳定币能够成为跨境交易中全新的支付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地司法机关披露的案件显示,以泰达币(USDT)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正在沦为跨境“对敲”(非法跨境汇兑)的核心工具,涉案金额普遍高达上亿元。

  稳定币交易也存暴利空间

  在多起利用稳定币跨境非法跨境交易中,高额的手续费也让犯罪团伙不惜铤而走险。“此类操作中,犯罪团伙通常向客户收取1%至3%不等的高额手续费。”上海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受访时分析。

  高永峰指出,这类非法换汇机构已形成多层次的盈利模式,其核心盈利渠道可归纳为三大板块:一是基础交易手续费收入;二是虚拟货币买卖过程中的价差收益;最重要的是通过“低买高卖”策略实施的双向套利操作。

  高永峰称,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虚拟币非法换汇看似提供了“便利”,实则暗藏巨大风险。首先,此类交易完全脱离监管体系,一旦发生纠纷或诈骗,参与者难以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其次,参与非法换汇的个人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最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助长了非法资金跨境流动,对国家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之所以国内司法系统密集公布相关判决案例,显示国家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正在加大打击力度。”上海一位匿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透露。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