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实施:市场连锁反应与人性化调整
9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9月1日至11月30日为过渡期。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杭州走访发现,伴随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实施,市场已现连锁反应:老国标车型涨价、经销商清库存或补货,消费者面临限速调整等实际问题,行业正适应新规变化。(关键词植入: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市场连锁反应)
重点打击非法改装
今年6月,杭州滨江的小云(化名)花3000元购买雅迪电动自行车,为提升续航,他加钱将48V铅酸电池升级至60V,但首次骑行发现速度提不起来,“身边自行车都能超过我”。小云称,车辆速度超过15公里/小时便“嘀嘀”叫,25公里/小时后无法提速,骑到公司耗时半小时。后花80元破解限速,实际速度翻倍,15分钟即可到达。小云的经历折射出新国标对老国标的针对性优化,这种“破解限速”操作正是新国标重点打击的“非法改装”行为。(关键词植入:非法改装)
据悉,新国标从技术层面设置“防篡改”门槛,针对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提出防篡改要求,并通过“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互认协同功能,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续航方面,新国标将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从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部分车辆续航里程可增加约20公里,有效缓解“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首要升级防火性能,明确电动自行车塑料配件重量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并强化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减少塑料件使用,延缓火势蔓延,降低燃烧强度,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此外,新国标还带来人性化调整: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设置脚踏骑行装置,为车型设计提供更多空间;鼓励安装后视镜,增加低速运行转矩指标,让爬坡更轻松;可选装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实时掌握车辆位置,电池温度异常时第一时间通知车主。(关键词植入:人性化调整)
设置3个月过渡期
新国标落地前夕,记者走访杭州“电动车街”发现,销售端尚未出现明显“新旧交替”特征,反而是部分老国标车型因即将停售而涨价,库存紧张,但新国标车尚未到店。一名九号电动车经销商表示,8月上旬总代理商对老国标车型涨了120元/辆,预计9月还会上涨。他认为,新国标车型迟迟未上市,一方面是厂商担心被模仿、抄袭,另一方面是目前工厂仍在生产热销老国标大车型。另一名雅迪电动车经销商则面临“老车缺货”问题,他表示现在老国标车基本拿不到货,门店只有七八十辆库存,卖到11月30日肯定不够,得想办法进货。
按照新国标,9月1日起,所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9月1日至11月30日为过渡期,这期间旧国标车仍可销售,12月1日起线上线下全面禁止销售旧国标车。
时速等是各方关注焦点
新国标规范了限速合理性、车型实用性、材料成本、充电器安全等问题,但行业对新国标的优化空间仍有期待。“25公里/小时限速上班很耽误时间,若能放宽到35公里/小时,日常通勤完全够了。”小云的核心诉求主要在限速,这与多家经销商意见不谋而合。上述雅迪电动车经销商表示,电动自行车车速提到35公里/小时比较合理,他建议前期先限制25公里/小时让用户熟练,之后解锁到35公里/小时。
除了限速,新国标对整车重量的调整也被认为尺度不够大。上述经销商表示,虽然铅酸电池车型重量从55公斤增至63公斤对小车型足够,但对大车型仍不够,限重不合理可能导致厂家把铁皮做薄,反而不安全。在安全细节上,经销商们对新国标的“防火阻燃”要求普遍认可,但对部分规定仍存在疑问。一位立马电动车经销商表示,新国标要求减少使用塑料配件、使用阻燃材料很有必要,但对塑料占比的要求过于严格,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尾段关键词植入:防火阻燃要求)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