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行业筑底 阿洛酮糖获批引代糖市场新竞争

网络 2025-08-30 10:55:41
市场资讯 2025-08-30 10:55:41 阅读

经历了一轮去产能和欧美反倾销风波后,国内赤藓糖醇行业正在建立新秩序,市场供需逐步平衡。三元生物(301206.SZ)、保龄宝(002286.SZ)等代糖企业近日披露半年报,显示赤藓糖醇供需已恢复平衡,但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与此同时,备受行业关注的新型代糖阿洛酮糖已正式获批,年内产品有望上市,即将掀起新一轮“甜蜜”竞争,代糖市场格局面临重塑。

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元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减少15.6%;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10.7%。保龄宝业绩恢复较快,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33.7%。记者注意到,上述代糖企业利润表现有所改善,与赤藓糖醇市场逐渐趋稳有关。上半年,保龄宝减糖甜味剂业务实现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61.2%,毛利率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至14.9%,其中赤藓糖醇收入同比增长约89.5%。

2021年前后,受元气森林以赤藓糖醇为原料的无糖气泡水热度带动,赤藓糖醇需求激增,行业迎来扩产潮。到2023年5月,国内赤藓糖醇年产能已达38万吨,远超全球实际需求,产能过剩引发激烈价格战,赤藓糖醇产品价格一度从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2024年起,赤藓糖醇行业进入去产能阵痛期,市场通过调整逐步消化过剩产能。

记者近日从赤藓糖醇前三大生产商之一的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目前行业调整已暂告一段落。一方面,此前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基本结束,部分2021年后新增产能已停产或转产;另一方面,国内对代糖的需求持续增长,除饮料行业外,食品、烘焙等行业也开始使用赤藓糖醇替代部分蔗糖,例如月饼等产品。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赤藓糖醇价格并未快速回升。2025年年初曾一度反弹至1.3万元/吨左右,但目前报价多在1万元/吨上下,较年初反而有所回落。

东晓生物研发中心主任王建彬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赤藓糖醇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已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以发酵时间为例,目前东晓生物的赤藓糖醇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25%。下一阶段,公司计划进一步依托合成生物学和精密发酵技术,提高产赤藓糖醇“细胞工厂”的效率。同时,公司也正在推动以赤藓糖醇为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业务,来提升收益,如将其加工成赤藓酮糖,后者也是一种美黑剂,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

三元生物在年报中也指出,国内赤藓糖醇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产品售价低位运行。市场机制将加速中小产能的出清,头部企业未来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届时价格也将趋于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赤藓糖醇市场波动,也倒逼国内代糖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多元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新型代糖阿洛酮糖,其市场潜力引发行业期待。

公开资料显示,阿洛酮糖的甜味及口感与蔗糖相近,热量趋近于零,不被人体代谢,还具有抑制血糖的作用,是一种对肥胖及糖尿病患者较为友好的功能性单糖。今年7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标志着阿洛酮糖正式获准作为国内新食品原料使用。目前,包括东晓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百龙创园等主要代糖生产企业都在加大阿洛酮糖的投入,并实施大规模扩产。2024年保龄宝技改后阿洛酮糖的年产能已超过5000吨,2025年3月又宣布再扩产2万吨;三元生物也计划在2025年将阿洛酮糖从1万吨扩产到2万吨。

王建彬表示,此前阿洛酮糖主要以出口为主,目前相关产品审批手续已在报批,预计年内第一批产品将上市。由于过去转化率较低,阿洛酮糖成本远高于赤藓糖醇,但随着技术改进,阿洛酮糖的转化和提取效率显著提升,阿洛酮糖的价格也进一步降低,但相较于赤藓糖醇,阿洛酮糖的价格仍然较高,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仍有待观察。有国内饮料企业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已有使用阿洛酮糖的新饮品进入测试阶段,但主要阻力仍来自于其高成本。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阿洛酮糖能否替代赤藓糖醇目前尚无定论。但在健康化趋势下,代糖市场仍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持续创新和迭代升级将推动新一轮行业竞争,企业需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多元化抢占市场先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