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能源产业崛起:金融活水润泽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4132万千瓦,新能源占总电力装机比重提升至55%——一组数据清晰呈现宁夏能源结构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宁夏因地制宜地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塞上江南更“绿”了。从煤电重镇蜕变成绿电先锋,不仅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更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记者近日来到宁夏,探访在金融活水润泽下绿色产业里涌动的新质生产力。绿色能源转型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走进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工厂,140多台机床有序运转,装载着零件的AGV小车来回穿梭。在这里,100多个零件依次经过机床的精加工后,能够组装成一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减速器。这家工厂代表了宁夏在清洁能源设备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
风力发电机机头安装于数十米高的塔筒之上,时刻迎接着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增速器和减速器是保障稳定发电的关键。“2020年,公司为我国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量身打造了偏航减速器和变桨减速器,攻克了深远海大型风机偏航、变桨系统关键核心部件研制瓶颈,填补了国内大功率海上风电减速器的空白。”公司董事长李想介绍,公司各类风电减速器、增速器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起步难,有技术没资金,宁夏银行20万元抵押贷款帮助公司建起厂房,同时在该行发放的宁夏首期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支持下,“知产”变资产,工厂得以投运生产。金融支持为创新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启动资金。
等到公司进入运转良好、订单增多的时期,日常经营周转资金的压力骤增,宁夏银行、兴业银行银川分行等提供的存货质押、订单融资、供应链金融齐上阵,将订单和应收账款等作为融资依据,帮助解决资金需求。灵活的融资方式满足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在金融支持下,威力传动抢抓市场机遇、快速成长,2023年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在创业板上市。小工厂长成了“大个子”,虽然度过了成长的烦恼,又迎来了转型的困境。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风电需求快速增长,风机向着更大功率发展已是明确的趋势。”李想介绍,这对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质量和产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减速器、增速器智慧工厂成为公司转型升级的迫切选择。产业升级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个子”的金融需求也更大了。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投资减速器项目,增速器项目一期建设还需要20亿元。“单家银行的支持难以匹配企业需求,我们组成银团为企业贷款14.39亿元。”中国银行宁夏分行营业部负责人贾鹏介绍,中国银行等机构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比如该项目10年期贷款采取“前两年只按季还息、第三年按还款计划还本付息”的灵活方式,帮助企业有效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银团贷款为企业重大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样在银团支持下快速成长的,还有2021年在银川落户的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宁夏中环建成50吉瓦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安装了3000多台单晶炉及配套设施,实际产能达77吉瓦以上。这背后是8家银行75亿元贷款的合力支持。多方金融合作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清洁能源项目大多是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项目,需要金融机构联手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宁夏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陈栋介绍,协会充当企业与银行对接桥梁,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深化项目对接,并搭建“银团贷款信息管理系统”,以线上意向撮合、全流程数字化协同、项目动态管理等功能,打破信息壁垒、提升筹组效率。截至去年底,协会已推动组建新能源、科创企业等银团项目16个,已投放352.48亿元,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能源及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金融创新为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