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结构性牛市:盈利分化与产业升级驱动

网络 2025-07-21 07:50:32
市场资讯 2025-07-21 07:50:32 阅读

  全球市场正处于“高利率与高风险偏好并存”的格局。外部,美联储高利率框架与美债发行增加流动性变数;内部,国内政策重心由“总量托底”转向“定向增效”,形成“宽信用+稳货币”的有力支撑。当前A股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基本面的深刻变革,即在宏观经济稳健复苏的背景下,以“三大工程”和“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结构性政策,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与企业盈利预期,从而构筑了本轮结构性牛市的坚实基础。市场表现出的成长风格占优,本质上是这一产业升级与盈利分化趋势的直接映射。

宏观面背景:“外紧内稳”格局与国内政策积极有为

  海外市场的焦点在于美联储“高利率”与美国财政部“高发债”的博弈。6月美联储点阵图暗示年内降息幅度有限,而美国财政部三季度发债高峰将阶段性抽离市场流动性,对美股等高估值资产形成压制。一旦“发债潮与盈利下修”共振,美股出现技术性调整的概率将增加,届时部分国际资本可能阶段性流入A股等新兴市场。

  相较于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经济展现出显著的“稳健”与“定力”。上半年5.3%的GDP增速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使得政策端无需“大水漫灌”,而能更聚焦于结构优化和长期发展。政策重心已清晰地从传统的总量扩张,转向以“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精准滴灌”。这种模式替代了旧有的地产驱动,通过撬动有效投资,直接作用于产业链,形成“宽信用+稳货币”的良性宏观格局,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最坚实的内生动力与安全垫。

基本面驱动:盈利分化与产业升级是核心引擎

  本轮行情并非简单的成交驱动,其根源在于企业盈利预期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第一,企业盈利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在经济整体温和复苏的背景下,A股整体盈利增速可能保持平稳,但亮点突出。一方面,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球定价权的上游资源品行业,维持着较高的景气度。另一方面,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行业,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正迎来政策扶持与技术突破的“戴维斯双击”。这些行业的企业订单、营收和利润增速显著高于传统行业,其盈利的确定性与高成长性,是吸引投资者的根本原因。

  第二,产业升级是本轮结构性牛市的长期逻辑。以城市更新和“三大工程”为例,其带动的并非简单的“铁公基”,而是对新型建材、智能管网、节能环保、工程机械更新换代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同样,对“新质生产力”的强调,意味着国家战略资源正向半导体、商业航天、工业机器人等关键科技领域倾斜。这种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引导,正在重塑A股的产业版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成长型企业正逐步取代传统模式下的周期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角。因此,当前市场对成长风格的偏好,本质上是对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投票”。

市场展望:结构性牛市特征延续,聚焦景气主线

  基于上述基本面分析,我们判断A股的结构性牛市特征将延续。指数层面的表现可能相对温和,呈现震荡上行的慢牛格局,但结构性的机会将持续涌现。

  市场的主线逻辑将继续围绕景气度和成长性展开。这意味着,拥有核心技术、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并且能够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盈利增长的公司,将继续获得市场的青睐。从风格上看,代表中盘成长的中证500指数,其成分股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方向更为契合,因此其相对沪深300等大盘价值指数的强势表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概率持续。中证500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比值变化,是判断市场风格的重要参考。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并顺应这一基本面驱动的结构性变化至关重要。核心风险点在于:一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二是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加剧问题。(作者单位:融达期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