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儿科医生:诊疗新势力,资源扩容新希望
随着AI(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相关技术正加快应用于诊疗一线。
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印发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了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等多个应用场景。
今年3月,国内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发布;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AI儿科医生上岗后,表现如何?儿科诊疗资源,能否迎来扩容?记者进行了探访。
吸纳海量数据
持续接受训练
在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AI儿科医生与专家组同台竞技。AI儿科医生给出了手术加化疗的治疗方案,与专家组意见高度吻合。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倪鑫介绍,AI儿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堪比真人医生。这一水准,源自海量诊疗数据的支撑。
“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整合了300名以上权威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广泛吸纳了4万多份指南和专家共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也上线了“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成为了具备思考能力的儿科智能应用。
尚在起步阶段
仍需规范完善
AI儿科医生是怎样进行诊疗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女士在“小乙医生”小程序页面中输入相关问题后,“小乙医生”随即给出了答复。
华子瑜介绍,“小乙医生”提供了24小时免费在线问诊等服务,能帮助家长及时判断病情。
对儿科医生而言,“小乙医生”也是个好搭档,能提供持续的咨询服务,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
AI儿科医生,会出现误诊吗?据了解,在医院内使用的AI儿科医生,其定位是充当医生的助手,诊疗方案最终仍要由真人医生把关。
作为新生事物,AI医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管理有待动态地加以规范和完善。
辅助基层医生
推动资源均衡
6月11日,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小儿方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将基层版AI儿科医生引入北京房山区北儿窦店儿童医院。
当天,窦店儿童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杨绪英现场演示了“真人医生+AI医生”的“双医协作诊疗模式”。
倪鑫介绍,基层版AI儿科医生包括诊疗模块、转诊模块、培训模块和科普模块。诊疗模块涵盖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全流程,可为医生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指导。
此外,转诊模块可协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并提供转诊建议;培训模块面向基层医生,可提供专业知识和培训;科普模块面向家长,可开展健康教育。
在硬件技术上,基层版AI儿科医生也较为先进,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基层的运维难度。
房山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高运华说,AI儿科医生的引入,将对房山区儿童专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赵成松表示,后续,北京儿童医院还将在12家北京市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推广AI儿科医生。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