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亮点与挑战:刘尚希深度解读

网络 2025-07-15 23:50:28
市场资讯 2025-07-15 23:50:28 阅读

上半年,“新”动能累积,数据亮眼——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6%和53.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成为一大亮点。围绕产业创新转型等相关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进行了专访。

刘尚希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经济学家,上半年哪些产业增长亮眼?在反映产业转型进度方面具有怎样的代表性?如何看待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整体态势?刘尚希进行了详细解读。

政策支持与市场内在动能合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市场需求拉动作用显著,政策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推动产业发展。

多数产业迫切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上半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指标表现亮眼,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发展态势良好,但整体而言我国产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多数产业当前迫切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扩大份额。

产业转型中,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推动缺一不可。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动力,但仅有技术是不够的,技术转化为价值还需要商业模式这个重要中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将技术与商业模式相结合,技术才能真正转化为价值。

解决结构性就业摩擦的关键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在产业转型背景下,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兴岗位不断涌现,传统岗位逐渐减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大量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从金融角度看,产业转型升级并不单纯是个融资问题,当前融资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调整当前的金融结构,降低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基金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财税政策具有双重性。政府的支持方式应更多采用金融化、市场化手段,税收政策由于具有普惠性,现有的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政策应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优化调整,淘汰效果不佳的政策,以确保政策支持真正助力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