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引领人形机器人性能革命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氮化镓(GaN)半导体缩短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距离。相较于传统硅基芯片,氮化镓凭借高频、高能效、耐高压等特性,成为破解机器人关节驱动难题的“金钥匙”。
从英诺赛科推出芯片方案,到意优科技应用于关节模组驱动,再到德州仪器等国际大厂布局氮化镓材料新产品,氮化镓正引领机器人性能革命。
英诺赛科作为全球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量产企业,其氮化镓芯片开关速度极高,导通损耗比传统硅基器件降低70%,将成为机器人手腕关节的驱动核心。
在机器人领域,氮化镓芯片相较于传统硅基芯片展现出多方面优势,切实解决了传统技术面临的诸多痛点。
国际大厂同样密切关注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德州仪器指出,氮化镓可以在高PWM频率下以低损耗轻松实现更高精度的电机控制。
与此同时,英诺赛科、中科无线半导体等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英诺赛科的氮化镓产品已在人形机器人的多个核心部件和系统中实现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
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前夕,核心零部件厂商正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力量。意优科技在机器人关节模组领域的技术创新备受关注,氮化镓半导体技术的引入,成为意优科技在机器人关节模组领域的重要布局。
意优科技技术总监李战猛表示,氮化镓器件在关节驱动层面具有寄生参数小、开关速度快、导通损耗小、封装紧凑等显著优势。
英诺赛科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量产的企业,随着产能进一步扩大,单位固定成本将显著降低。
尽管氮化镓技术优势显著,但大规模应用仍需突破验证关。李战猛坦言,氮化镓器件在机器人电机驱动领域尚处于批量验证阶段。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夕,氮化镓芯片已经成为机器人性能进一步提升和量产落地的刚需。王怀锋认为,未来5年机器人会爆发式增长,这个市场会比新能源汽车大100倍。
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李战猛同样充满信心,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百亿乃至千亿级市场,成为家用智能终端。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