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生涯还剩多少个BP?”——债市热中基金经理的交易焦虑
2016年8月,一篇题为“职业生涯还剩100个BP(基点)”的文章走红债券投资圈。如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2.4%以下,业内人士再一次直呼:“我们的职业生涯还剩多少个BP?”越跌越慌,越慌越卷,成为近期不少固收基金经理投资操作的真实写照。

公募基金分红活跃度提升 多只权益产品分红超1亿元
5月27日,华夏基金发布华夏鼎康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006665)第十六次分红公告,这是该产品在2024年度的第2次分红。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呈现积极增长态势,累计分红次数和总额均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从分红基金来看,逾九成产品实现年内浮盈,多只权益类基金分红超1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年内增长超 11% 新基金发行份额连续突破千亿份 债基新发份额居首
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3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11.52%。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新基金发行表现也持续向好。今年3月和4月新成立的基金发行份额连续突破千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高。公募基金规模加速增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消息,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8家,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到30.78万亿元。

QDII基金何时“翻身”?
“出海”投资的众多QDII基金仍在为“回本”努力。近日,中基协官网公布了公募基金最新规模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创下30万亿元的新纪录。而作为小众品种,296只QDII基金最新规模为4795.35亿元,最新份额为5621.23亿份。换言之,每1份额QDII基金的净值还不到1元。

对基民不公平?这类行为频惹争议 公募如何杜绝信息不对称?
近期,基金行业涉及人事变更、薪酬变更等传闻不断,各种猜测和传闻四起,其中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传的沸沸扬扬。自媒体时代,各种猜测、臆想更是加剧了不实信息的传播,对基金从业者以及基金持有人造成较大困扰。而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对象,基金公司却大多数是三缄其口,对于一些重大信息的披露也总是遮遮掩掩。

更迭频繁!万亿级公募迎来新任总经理
近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新任张东为公司总经理,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不再代任总经理。今年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换频繁。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年内公募基金业共有128位高管变更,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年内总经理变动人数为25人。博时基金迎新任总经理据博时基金发布的公告,张东新任公司总经理,任职日期为2024年5月24日。

5月超50家企业“戴帽” 部分公募基金已提前撤离 仍有少数“坚守”
红星资本局5月27日消息,5月以来,被实施风险警示(含ST或*ST)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5家,时间集中在5月6日至5月21日的短短16天内。其中,27家公司由未被实施任何风险警示到被ST,19家由无风险警示转变为*ST,还有9家由ST调整为*ST。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上述企业大多涉及非标年报、财务造假等,其中部分企业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公募基金的身影,持股基金多为指数型基金。
沪指新高前 股票私募仓位连续两周下移!短期市场还有机会吗?
在沪指创出本轮反弹新高前,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再度下移。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因信息披露合规等原因,私募净值及仓位测算数据相对滞后),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8.70%,在上周基础上下降0.18%;并较高位已经连续2周减仓,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从最高的79.40%减至78.70%。

公募告别群星闪耀时代:明星基金经理跌下神坛 去“明星化”渐成现实
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26年间,一代代基金经理“潮起潮落”,他们曾经光芒四射,最终又都褪去光环、跌下神坛。自1998年第一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发行至今,国内公募基金公司由最初设立的6家增长到目前的158家,基金规模于今年4月底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期间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知名基金经理。其中,2020年称得上是“明星”基金经理井喷的一年。

看好近期国内黄金现货表现 4月以来逾八成“固收+期权”公募新品挂钩黄金
近6月平均净值增长0.78%,挂钩全球大类资产指数产品业绩靠前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理财公司“固收+期权”理财公募产品(合并产品登记编码)近6月算术平均净值增长率、平均最大回撤和平均年化波动率分别为0.78%、0.71%和1.25%。在175只满足计算条件的产品中,66只产品近6月录得负收益,占总量比例为37.71%。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