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反内卷”热潮:研报策略会齐发力
7月以来,券业掀起一轮“反内卷”研究热潮,研报、路演、电话会层出不穷之后,有券商更推出了“反内卷”专题策略会。7月22日—23日,国金证券举办专题策略会,探讨“内卷”破局之路等话题。公开数据显示,7月以来,券商已“组团”发布了超300篇“反内卷”主题相关研报,预计这种形式可能引发更多机构跟进,不过券商也需在热点追踪与差异化研究间找到平衡。

300余篇研报关注“反内卷”
7月22日—23日,国金证券举办“破内卷,迎新象”的“反内卷”专题策略会,会议议程聚焦反内卷下钢铁新机遇等多个主题。相较于多数券商采取研报发布和线上路演的形式,这场“反内卷”线下主题策略会显然更进一步。
回顾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多行业“反内卷”的信号。随后,多家券商围绕“反内卷”展开研究,并发布研报、推进路演。Wind数据显示,仅7月22日,就有多家证券更新含“反内卷”关键词的研报。整体来看,仅7月以来的三周多时间,券业就发布多达328篇“反内卷”主题研报,行业较多涵盖宏观策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
同时,以“反内卷”为主题的路演会议及电话会更是接踵而至。Wind数据显示,仅7月22日,就有多家证券“接力”举办路演会议,行业涵盖煤炭、农业、光伏、能源开采等。7月23日,还有多家证券预告“反内卷”专题路演会议。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券商举办“反内卷”专题策略会,不仅能够帮助公司自身梳理出更具前瞻性的业务战略,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服务体验。预计这种形式将会吸引其他券商的关注,并有望引发更多机构跟进。
内容仍需挖掘差异化视角
从研报内容看,各家券商从不同角度就“反内卷”带来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分析。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此次在财经委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政策高度和重视度毋庸置疑。长期来看,能有效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降低地方补助依赖度、调节上下游关系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除国金证券外,7月21日,中信建投证券也共同推出“反内卷”主题投资展望。在策略方面,中信建投证券表示,配置层面关注中报业绩和反内卷主题,多数板块行情预计在概念热度消退后重新回归基本面,后续各部委具体政策有望在今年9月前后集中出台。综合考虑产能周期的四个核心指标,看好后续“困境反转”“产能扩张”两个组合的投资机遇。
同样聚焦策略,7月20日,华安证券在研报中也表示,宏观数据显示下半年经济承压,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托底,特别是“反内卷”政策高层级落地,托底房地产和刺激消费内需政策有望出台,市场情绪进一步提振,预计市场仍将延续震荡上行。
细分行业方面,国金证券电新首席分析师姚遥、国金证券建材建筑首席分析师李阳认为,光伏“反内卷”扎实推进。防水行业目前也具备同样的提价契机,建议关注防水龙头。此外,水泥行业若完成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的统一,供给端将迎来实质性减量。
整体来看,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认为,本次“反内卷”将主要影响产能利用率较低、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预计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望逐步缓解,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从券商角度而言,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券商密集聚焦“反内卷”主题,本质是市场热点与行业竞争的双重驱动。不过,券商也需在热点追踪与差异化研究间找到平衡。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券商密集发布“反内卷”研报及路演,是市场热点驱动与研究惯性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但存在同质化、伪深度等问题,破局仍需回归研究本质,挖掘差异化视角。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