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1.26亿恢复执行案与保荐业务挑战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邹煦晨樊瑞)开源证券涉及一起1.26亿元的恢复执行案,近日浮出水面。
此前,开源证券自身IPO进程在排队三年后宣告终止。对于撤回IPO的原因,开源证券彼时回应央广财经记者时表示,一切以深交所公告为准。
1.26亿元的恢复执行案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开源证券新增一条恢复执行记录,案号为(2025)陕01执恢165号,立案时间2025年5月28日,标的1.26亿元。

案件审理流程数据来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在该案件的审理流程中,还有一项标注为“其他”的环节,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于2022年作出的裁决。
关于该1.26亿元恢复执行案的相关裁判文书以及仲裁相关裁决文书,央广财经记者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和中国裁判文书网均未找到。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智毅律师表示,开源证券作为金融机构,案件可能涉及债券违约、质押回购等复杂金融交易。
央广财经记者注意到,开源证券曾在2024年12月披露的IPO申报稿中披露了一起仲裁,计算后的相关金额与1.26亿元较为吻合。
申报稿显示,2017年7月10日,开源证券设立“厦农商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与潞安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笔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质押物为18华阳经贸SCP002、SCP003债券,向潞安财务融资9900万元,融资到期日2018年11月1日。
据开源证券所述,2018年9月30日,质押标的债券触发交叉违约,构成违约。2019年1月28日,潞安财务提起仲裁,2021年3月23日,潞安财务再次就本案申请仲裁。
2022年2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了裁决:厦农商1号以其全部财产承担违约责任,开源证券以自有资金就厦农商1号资管计划全部财产不足清偿的债务金额的50%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因上述仲裁裁决未按期履行,潞安财务向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从融资到期的2018年11月至恢复执行的2025年5月,本息金额合计正好约1.26亿元。
彼时,开源证券在申报稿中称,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因厦农商1号未完成资产清算,上述仲裁裁决及执行裁定尚未履行完毕。
不过,申报稿显示,开源证券从2021年开始,每年都对该起仲裁计提预计负债,且预计负债总额逐步增加。
2021年,开源证券计提预计负债1032.22万元;2022年,开源证券相应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也有所增加,补充计提预计负债362.33万元;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开源证券又分别补充计提预计负债362.33万元和180.67万元。
另外,开源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开源证券已就该事项确认预计负债2120.2万元。
关于上述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开的恢复执行案件,开源证券7月21日回复央广财经记者称,是公司管理的某定向资管计划,对外开展债券投资交易发生违约引发仲裁。
“案件当前正在执行的是资管计划本身的财产,该资管计划的财产目前主要为债券,债券发行人因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至今尚未完成破产清算。”开源证券称,该案件对公司经营发展无重大影响。
“新三板王”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开源证券因债券承销违规收到证监会监管罚单,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六个月。
投行业务曾是开源证券的“强项”。根据行业公开数据,2018-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开源证券新三板挂牌项目行业排名第一,一度被媒体称为“新三板王”。
“北交所保荐上市业务是公司的优势业务。”开源证券在2024年12月披露的IPO申报稿中表示。
然而,根据北交所官网信息,截至2025年7月20日,开源证券自2023年以来共新增保荐北交所IPO企业21家,但尚未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
据央广财经记者初步统计,开源证券2023年北交所IPO新增保荐数量曾位居行业第一,但到2024年已下滑至第9名。
近期,四维传媒宣布终止与开源证券持续近三年的上市辅导合作,并随即更换保荐机构重启北交所上市进程。
关于保荐业务,开源证券表示,公司将以区域股交中心为抓手,加快北交所、新三板项目的推进与储备,提升市场竞争力。
巧合的是,开源证券申报稿提及“自2016年以来全面布局新三板业务”,而有着深厚监管渊源的毛剑锋,正是在2016年1月加入。
此前,毛剑锋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任职于中国证券业协会;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任职于全国股转公司。
全国股转公司官网显示,全国股转公司为新三板运营机构。北交所官网显示,北交所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北交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一体运营。

督导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数据来源:陕煤集团官网
根据陕煤集团官网信息,开源证券近期召开专题党委会,传达学习陕煤集团落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督导会暨法律纠纷案件防范化解专题会议精神。
会议强调,要健全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及责任追究的长效机制,有序推动存量风险问题的出清。
(文章来源:央广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