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投行转型与市场新机遇

网络 2025-07-22 11:00:48
证券研报 2025-07-22 11:00:48 阅读

  科创板开市六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加速发展,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投行不断转型适应市场新变化。

  国泰海通证券业务总监郁伟君接受专访时表示,科创板开市六年来,不仅是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丰富,更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有效推动了我国科技产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跃升。

  与此同时,投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郁伟君称,一是角色转型,从传统通道型中介转向价值发现和全周期服务;二是能力升级,包括行业研究能力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提高等。始终还是要以专业+敬畏之心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创企业。

  但各投行间精细化运营能力、差异化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郁伟君认为,投行未来仍需以产业深耕为核心,以数字化为工具、以合规为底线,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在助力企业成长方面,郁伟君称,未来,投行可进一步推动“股权+债券”组合融资,更好支持成长期企业,同时以产业思维协助企业挖掘技术价值。

  科创板新政下投行已进入实战

  在开市六周年前夕,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改革,“1+6”政策举措落地,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吸纳未盈利企业等。

  在郁伟君看来,科创板新政不仅更好畅通了硬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通道,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全周期资本市场生态,推动不同阶段社会资本的高效衔接。

  关于科创板新政将给投行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郁伟君称,在项目储备上,要求投行重新审视项目筛选逻辑,重点关注企业技术领先性、市场空间及团队能力。

  “在近期实务推进中,我们对IPO预先审阅机制感受较深,也在积极利用新政开展项目沟通,通过提前对接监管,明确重点要点,可帮助企业更精准披露核心信息,缩短申报周期。”郁伟君说。

  科创板新政对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推出了一揽子具体举措。相关案例也陆续落地,2025年6月份受理了6单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

  “这些标杆案例的落地,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政策支持确定性与审核效率的提升。”郁伟君称。

  未盈利企业往往伴随着高成长、高风险特征,对投行项目识别与尽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关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郁伟君告诉记者,国泰海通主要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更具优势的企业:在技术端,重点核查“真实性+先进性+可持续性”;在市场端,聚焦“需求确定性+商业化能力”。

  IPO市场整体呈回暖态势

  除了科创板“1+6”政策措施落地以及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等利好政策之外,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一度掀起IPO受理潮,并购重组也持续活跃。

  6月份A股IPO受理数量大幅增加,一个月受理了150单IPO申请,上半年总受理数达到177单,超出去年全年100单,其中北交所是主力,受理数占比65%。

  “结合科创板新政和创业板政策,以及IPO新增受理情况来看,市场整体呈回暖态势。”郁伟君称。

  不过,受理潮之后,有12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超过2024年全年的4家。“这释放了明确的监管信号,即:强监管基调未变。”郁伟君说。

  对于此举对后续IPO申报的影响,郁伟君认为,一方面继续促进申报质量提高,另一方面预计带来审核节奏分化。

  港股IPO走热也成为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港股流动性改善等因素推动港股IPO市场热度提高,我们目前在以A股为传统阵地基础上更重视跨市场服务能力的强化。”郁伟君称。

  在此前IPO阶段性收紧后,并购重组市场升温,如今IPO市场有回暖的迹象,并购重组是否仍旧会保持活跃的状态?“我们重视并购与IPO、再融资市场的协同发展。”郁伟君说。

  “投行可进一步推动‘股权+债券’组合融资”

  过去六年,投行面临的挑战与突破并存,初步完成从通道型中介到价值发现者、全周期金融服务商转型。

  具体而言,投行挑选项目的标准发生了变化。郁伟君告诉记者,投行增加对企业技术领先性、市场空间及团队能力等方面的考量,更早介入企业早期阶段,深度参与技术论证与商业化规划。

  针对未盈利IPO项目的挖掘,郁伟君以国泰海通的经验介绍称,主要重视两方面种路径:一是产业深耕,国泰海通较早设立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专门行业二级部;二是生态合作,与各类地方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市场主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对未盈利企业进行合理定价也是投行的一大挑战。“本质是对未来价值的共识,需要平衡投资者回报预期与企业成长空间。”郁伟君说。

  近年来,券商也遭遇强监管。新“国九条”强化中介责任,促使中介进一步加强内控,强化执业质量。

  “我们的执业标准、工作流程等始终按照高标准进行,团队成本构成上合规与研究投入有所增加,短期看压缩利润,但长期有利于增强投行竞争力。”郁伟君称。

  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桥梁,投行深感带来机遇也存有不足。

  “从投行视角来看,当前科技企业创新生态呈现政策、资本、技术三轮驱动的积极态势。”郁伟君说。

  不过,据他观察,目前企业仍主要依赖股权融资,债券市场支持相对薄弱,此外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引才留才、市场拓展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未来,投行可进一步推动‘股权+债券’组合融资,更好支持成长期企业,以及通过ESOP(员工持股计划)设计等协助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以产业思维协助企业挖掘技术价值,助力早期企业更好走向市场端。”郁伟君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