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引擎”驱动科技创新发展 投行服务转型助力
当前全球经贸秩序面临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服务科技创新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主线。今年以来,科创板迎来“1+6”改革举措,为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提供制度支持。同时,债市“科技板”推出打通服务堵点。
中信建投证券王崇赫表示,债市“科技板”发展是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更是科技金融供给侧创新关键一步。股市科创板提供“资本金”,债市“科技板”提供“现金流”,二者共同构成“接力赛”,谱写科技金融篇章。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投资银行业务能力边界需拓宽。王崇赫认为,大投行业务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内部形成矩阵式服务,外部加强协同,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股债“双引擎”驱动科技创新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阶段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不同服务,股债“双轮驱动”拓宽融资渠道。股市科创板已聚集近590家“硬科技”企业,债市“科技板”自今年5月推出以来,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已超7300亿元。
以中信建投证券为例,在债市“科技板”建设中,该公司完成多笔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推动资金直达各类科技创新企业。不过,资本市场适应创新规律的机制仍需完善。
今年6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包括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等。债市“科技板”新政策从四方面着手,为民营与硬科技企业融资提供“第二主战场”。
投行服务向“立体化”转型
投行作为资本市场核心枢纽,服务科技创新背景下,对投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王崇赫认为,未来投行需把功能性放首位,加强能力建设,将资源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领域聚焦。
从实操层面看,大投行业务以建立“投行+投资+研究”金三角模式为抓手,持续打造投行业务和产业研究能力。同时,加强内外协同,通过矩阵式立体化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随着债市“科技板”推出,券商从“承销商”向“承销商+发行人”转变。王崇赫认为,券商是债市“科技板”建设者,通过“承销+做市”双轮驱动,提升科创债流动性。同时,券商作为新增发行主体,应通过多种途径使资金专项直达科技创新领域。
展望未来,王崇赫认为,随着科技创新债券广泛接受,未来科技型企业融资将更顺畅,“耐心资本”将持续壮大。同时,将有更多契合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特点的债券产品出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