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崛起:业绩领先,备案产品激增
高频交易的崛起,让量化私募机构一面承受着投资风格的争议,一面却又受到高净值客户的追捧。
进入2025年下半年,国内百亿级私募市场悄然出现两大变化:量化私募数量上首次超过主观私募,达到41家;全市场百亿级量化私募机构平均13.54%的投资收益,大幅超过主观私募。
“量化私募的投资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7月11日,上海一家量化私募销售总监张小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绩为王
量化私募能够超过主观占据规模优势,完全是凭实力说话。量化私募市场投资者王金鑫(化名)表示,高净值投资者都在打听业绩表现优异的私募机构和产品。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51家百亿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0.87%,其中,48家实现正收益。有业绩展示的33家百亿量化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达13.54%,且全部实现正收益。
该人士表示,相比之下主观百亿私募受策略局限性影响,上半年表现相对滞后。有业绩展示的14家百亿主观私募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5.51%,12家实现正收益。
让外界好奇的是,当前量化投资“大行其道”之时,为何公开的产品及投资信息却较为稀少?对此,上海一家量化私募机构合伙人方莹表示,主要也是公司主动控规模和监管要求所致。
备案产品激增
量化私募“受宠”最直观的表现是产品备案数量的激增。上海一家银行高净值客户程红表示,准备投资合适的量化私募产品。
与此同时,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私募新备案产品达到5461只,同比增长53.61%;6月则共有1100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完成备案。
“上述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场信心显著修复、资金配置意愿增强的态势。”私募排排网前述人士指出。
私募机构则乐观看待下半年行情,尤其是科技、消费、创新药和红利资产等仍是聚焦的方向。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