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半导体助力人形机器人量产落地

网络 2025-07-12 05:18:36
证券研报 2025-07-12 05:18:36 阅读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氮化镓(GaN)半导体缩短机器人商用距离。相较于传统硅基芯片,氮化镓凭借高频、高能效等特性,成为破解机器人关节驱动难题的“金钥匙”。从英诺赛科到意优科技,再到德州仪器等国际大厂,均前瞻布局氮化镓材料新产品。

7月苏州,英诺赛科氮化镓芯片制造基地内,自动化设备24小时运转。英诺赛科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量产,其芯片开关速度极高,导通损耗降低70%,将成为机器人手腕关节的驱动核心。

氮化镓是极具性能优势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展现多方面优势,如更小的导通损耗、更低的开关损耗等,切实解决了传统技术面临的诸多痛点。

国际大厂同样关注氮化镓应用,德州仪器指出氮化镓可实现更高精度的电机控制。英诺赛科、中科无线半导体等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英诺赛科产品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多个核心部件。

意优科技在机器人关节模组领域引入氮化镓半导体技术,其氮化镓器件在关节驱动层面具有显著优势,大幅减小了硬件电路面积,提高了PWM控制分辨率。

英诺赛科通过释放规模效应、提升良率等方式降低氮化镓制造成本,其合封芯片简化了机器人关节电机驱动设计。尽管氮化镓技术优势显著,但大规模应用仍需突破验证关。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夕,氮化镓芯片已成为机器人性能提升和量产落地的刚需。未来,随着机器人产量和性能的提升,氮化镓在该领域的需求将迎来爆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