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部门联合印发《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指导意见》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会获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设定2030年完善顶层设计、2035年全面建成数字技术体系目标,部署数字技术应用、智慧场景认证等四大任务,助力产业数字化与经济

2025上市公司半年报:盈利拐点显现,新质生产力崛起
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盈利周期拐点显现,产业结构优化加速,科技主线鲜明。全市场5432家公司净利润达3万亿元,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分红回购规模创新高。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成增长新引擎,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

深圳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融入新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9月1日,深圳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召开,强调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消费,扩大投资,发展贸易,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业绩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成长显著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543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成长显著。上半年营收35.01万亿元,净利润3万亿元,科技创新成关键驱动力,海外业务表现强劲,分红回购规模创新高。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共探金融发展新机遇与科技金融新范式
8月30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聚焦大湾区金融发展新机遇。广东正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推动科技金融量质提升,助力大湾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科技金融适配发展面临挑战,需构建新范式,强化监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强化金融赋能
8月30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聚焦金融支持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介绍政策布局与实践成效,包括科技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并举,明确四大方向强化金融赋能,助力大湾区高质

广东金融监管局范乐宇:加强科技支行建设,赋能大湾区新质生产力
8月30日,广东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范乐宇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论坛上表示,将加强科技支行建设,提供适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金融产品,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化,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领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为

六家国有大行2025上半年业绩揭晓,分红计划与新质生产力受关注
2025年上半年,六家国有大行归母净利润合计超6800亿元,均推出中期分红计划。同时,银行积极应对净息差挑战,从股贷债等多端发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稳健的经营策略。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和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旨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A股市场十年巨变: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结更紧密,聚焦新质生产力
在多重因素共振下,A股市场近期表现强势,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联结更紧密,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为实体经济注入创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

多地延长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耐心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多地推出“长续航版”引导基金,延长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适配科创企业投资需求。政策推动存续期延长,确保投资延续性,未来需完善核心制度机制,拓展耐心资本来源。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文章探讨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

政策赋能A股市场:力度稳、指向准,市场“升”机盎然
自去年9月政策组合拳推出,A股市场稳步攀升。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展现韧性,投资者信心增强。政策力度稳,筑牢市场根基;政策指向准,培育资本市场新实力。政策赋能促进资本市场结构改善,投资者回报提升,A股有望延续结构性

科创债发行规模超8000亿,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提速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我国科创债发行788只,总发行量9838.31亿元。5月以来发行规模超8000亿,呈快速增长态势。科创债由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发行,或资金投向该领域,从新兴边缘品种发展为占据公司债市场近六分之一份额的核心

股市行情强劲,证券研报聚焦资金动向与液冷技术前景
财联社8月21日讯,市场探底回升,沪指等创年内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6日超2万亿。券商晨会上,华泰证券称资金活跃度高,外资及险资或为增量;中金公司指出液冷技术引领服务器散热新时代;国金证券认为“十五五”科技主线将推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角色,介绍了国信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构建的新质生产力投资框架体系,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发展逻辑及与核心产业赛道的关联,并展望了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发展布局

北京亦庄综保区通过预验收 助力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
8月18日,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预验收,成为北京市第4个、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合保税区,即将正式封关运营,为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北证50指数暴涨创新高 科技中小型企业受关注
18日北证50指数大涨超7%逼近1600点,续创历史新高。北证A股多股涨停,开源证券指出本轮行情有产业趋势背景,AI和科技产业迭代发展,北交所科技中小型企业易获成长性及估值溢价。投资者应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公司,注意高估值

科创板六周年:硬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势能澎湃
科创板迎来六周年,589家上市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蓬勃发展,总市值超7万亿元。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创新成果显著,进口替代和国际首创不断增加,自主可控水平提升。科创板公司出海势头强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上市公司重大合同频现 基建新质海外齐发力
佳电股份等上市公司中标重大项目,基建领域十亿级项目频现,新基建项目成亮点。上市公司向“新”发展动能汇聚,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合同凸显。海外项目多点开花,体现中国经济发展质变,出口竞争力增强。

七月经济解码:新质生产力与外贸韧性凸显
本文解读七月经济情况,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外贸展现较强韧性,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投资潜力巨大,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4%至5%;物价出现积极变化,CP

7月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表示,7月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展现较强韧性和活力。工业、服务业增长,消费投资持续,外贸韧性彰显。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创新成果涌现,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均提质增效。

2025年7月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展现经济强大韧性。

大庆转型:新质生产力引领资源型城市变革
夏日的大庆市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兴赛道发力。通过产业集群蓄能、科创引擎发力、绿色转型提速等举措,大庆正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资源型城市

银行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聚焦新兴支柱产业
银行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并聚焦新兴支柱产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解决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瓶颈。

银行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银行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新兴产业、开展投贷联动等,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市场吸引力包容性
证监会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培育壮大长期资本,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和公募基金改革,健全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应用的跨越
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关键过渡期,需从技术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实现从“钢铁伙伴”到“产业支柱”的跨越。以需求为锚点破应用之关,以生态为纽带破系统之壁,以价值为根本破盈利之局,方能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

青源峰达加速太赫兹技术产业化,引领新质生产力
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加速太赫兹技术产业化,创始人朱新勇阐释其战略价值、产业化突破及青岛产业集群崛起路径,产品已应用于多领域。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政策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以来科创板并购交易活跃度提升,'科创板八条'与'并购六条'政策推动效果显著。并购重组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交易方式多样,市场化特征凸显,高质量产业并购助力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增长 展现经济新亮点
8月4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平稳增长,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两新”政策成效显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展现经济新亮点。

2025上半年中国经济:稳健前行,高质量发展显韧性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稳定前行,GDP同比增长5.3%,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新优势增强,内需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中国经济巨轮驶向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创新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是城市决胜未来的关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河北雄安、湖北武汉等地通过打造创新生态、挖掘创新资源,展现了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城市更新需高质量开展,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增长6.7%,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42908亿元,增长6.7%,占GDP比重18.01%。三新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成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催生大量就业机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推动经济动力结构变革,转化效能提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成为关键领域,外贸出口创新高,形成竞争新优势。

“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需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以实现工业强国目标。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聚焦汽车产业变革,探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及出海路径。与会者认为,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锻造供应链硬实力,并探寻高质量出海新路径,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走进盟升电子
7月30日,上海证券报联合南方基金举办的“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走进盟升电子,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中的实践,以及国防科技与科创板的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资本市场助力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发挥枢纽作用,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及关键要素定价,激发创新活力,服务产业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并购重组成企业优化配置新引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聚焦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成央企民企优化配置重要手段,推动存量资产向高附加值领域集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地方国资成并购市场主角,跨界并购实现产业转型。并购重组化解产能过剩,提

纺织行业AI赋能:智慧化转型与新引擎打造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纺织行业上半年稳健增长。随着AI等技术演进,行业加快智慧化发展,生产环节数智化显著。多地依托AI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化、集群化格局。AI成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AI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AI for SME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探讨AI赋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多位嘉宾发表演讲,共同发布全球普惠倡议,征集全球方案。

A股震荡后企稳 朱良解析投资新方向
今年4月初A股震荡后企稳,联博基金朱良称投资者信心正在修复。他建议关注现金流稳定、ROE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并沿着红利板块、新质生产力板块、消费新趋势三大方向布局。港股表现突出,与A股形成互补。

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聚焦科创板六周年发展
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活动在上海举行,聚焦政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等嘉宾发表演讲,强调科创板服务硬科技,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李迅雷等专家提出未来应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引

创业板指数基金申报激增3.7倍,战略配置窗口期显现
今年以来,创业板相关指数基金申报放量,同比激增3.7倍,年内成立的创业板相关指数基金数量和规模也显著增加。业内人士认为,估值偏低的创业板仍处于战略配置窗口期,适合投资者关注。

A股并购重组新趋势: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主战场
自“并购六条”出台以来,A股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超200个,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并购重组数量多,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主战场,下半年并购重组将现新趋势。

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举行 聚焦科创板发展
7月25日,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活动在上海松江举行。大会围绕政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展开对话,举行多场演讲与对话,揭晓最佳ESG科创板上市公司榜单,并启动中国科创家联盟。

2025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增长稳、消费暖、结构新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展现稳健增长态势,三省一市协同发力,总量稳中有进,增速合理运行。消费市场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激活市场。同时,新质生产力发展备受关注,三省一市布局新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25川股版图重构:工业与信息技术成新引擎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川军板块总市值达2.88万亿元,告别“一酒独大”,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引擎发力,多极支撑新格局形成,地域分布集中,财务质量优秀。

中国经济半年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显著,工业机器人等产量大幅提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重点技术攻关成果频传,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高,彰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