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金融数据:社会融资规模稳健,货币供应合理充裕
一、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5%,金融数据稳健增长
初步统计,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数据稳健增长态势明显。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1万亿元,同比增长6.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5万亿元,同比下降16.9%;委托贷款余额为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信托贷款余额为4.52万亿元,同比增长5.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5万亿元,同比下降2.2%;企业债券余额为33.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政府债券余额为9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2.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
从结构看,10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同比低1.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3%,同比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6%,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同比低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5%,同比持平;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1.3%,同比高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1个百分点。
二、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信贷结构优化
初步统计,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2万亿元,同比少增1.1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146亿元,同比少减162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082亿元,同比多增145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160亿元,同比少增157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6亿元,同比多增298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136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3.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863亿元,同比多1875亿元。
三、广义货币增长8.2%,货币供应量合理充裕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货币供应量保持合理充裕。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7284亿元,市场流动性稳定。
四、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存款结构变化
10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3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5.55万亿元,同比增长8%,存款结构呈现新变化。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44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0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66万亿元。10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前十个月外币存款增加1866亿美元。
五、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贷款投向精准
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4.54万亿元,同比增长6.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贷款投向更加精准。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7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85亿元。10月末,外币贷款余额5546亿美元,同比下降3%。前十个月外币贷款增加125亿美元。
六、10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39%,市场利率下行
10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64.86万亿元,日均成交9.16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0.9%,市场活跃度提升。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4.5%,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0.2%,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0.2%。10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3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6个和0.2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均利率为1.4%,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6个和0.25个百分点,市场利率呈现下行趋势。
七、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1万亿元,跨境结算活跃
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1万亿元,跨境结算业务活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09万亿元、0.32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65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27万亿元、0.38万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注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注4:自2023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了调整。注5:中国人民银行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按可比口径回溯后,2024年各月末M1可比余额和增速分别为:


(文章来源:央行网站)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