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报告:强调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

网络 2025-11-12 08:05:45
市场资讯 2025-11-12 08:05:45 阅读

  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并单设专栏4就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的必要性作出深入阐释。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运行,要求各类利率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这是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畅通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重要举措。

  《报告》强调,中央银行通过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利率有序运行,促进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理想情况下,政策利率引导下,各类利率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和联动性,反映期限、风险、流动性等变化规律,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现实中,受激励机制扭曲、经营主体非理性行为等因素影响,不同利率之间的比价关系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失衡,导致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受到阻滞,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

  业内专家指出,“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正是未来畅通利率传导机制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少资金空转套利。央行还在上述《报告》中指出,几组重要的利率比价关系需要关注。一是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二是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三是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四是不同期限利率的关系。五是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上述业内专家还告诉记者,在实际运行中,各类金融市场都会存在阶段性的波动,甚至有时会因为非理性因素,大量主体集中配置某类资产,再加上羊群效应,会导致资产收益波动较大。未来加强政策协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也是央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注重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整治违规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利率定价、建立存款招投标利率报备机制、在对公存款服务协议中增加“兜底条款”,督促银行不发放税后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贷款,按照经营成本合理确定贷款利率等,并开展利率政策执法检查,增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拓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利率比价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近期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的现象。市场权威人士表示,所谓“存款搬家”,本质上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表现。

  还有市场分析人士提到,近期非银存款增多,主要还是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也更愿意持有同业存单。央行还在《报告》中指出,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展、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企业和居民基于各类资产的收益变化,可以用存款购买理财、股票等金融资产。资产价格变化往往会引起银行存款、贷款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对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和广义货币(M2)造成扰动。央行明确,未来要继续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更加注重发挥价格型调控的作用。通过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以及不同资产收益率的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利率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效果,稳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实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