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通知,明确梯度培育路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5〕456号,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提出到2027年,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制造业中试平台作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载体,通过设计验证、功能性能验证、工艺验证、适配验证、生产验证等环节,为试制阶段样品转化提供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助力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
所谓制造业中试平台是指,为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提供中试服务的载体,其主要功能是面向制造业发展需求,汇聚各类产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提供设计验证、功能性能验证、工艺验证、适配验证、生产验证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中试平台通过设计验证,确定产品的结构强度等指标参数是否满足设计定型要求;通过功能性能验证,验证产品功能实现、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特性情况;通过工艺验证,确保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基础设施、环境条件、工艺流程等符合工艺要求;通过适配验证,保障软硬件适配集成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通过生产验证,验证量产可行性和成本经济性,从而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通知》重点关注高水平中试平台的公共服务性质和功能,按照“做强一批、激活一批、补齐一批”的推进思路明确三项重点任务。在“做强”方面,坚持梯次推进、培优育强、以点带面,引导中试平台按照“储备中试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路径向更高水平迈进,分级打造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的基础力量、中坚力量和核心力量。在“激活”方面,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扶持、提质增效,聚焦具备公共服务属性但能力有待提升、作用发挥有待增强的中试平台,通过多样化方式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在“补齐”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清洁低碳氢、生物医药、工业母机、仪器仪表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关系未来发展、关乎产业安全、中试供给紧缺的关键行业领域,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特色优势选择补齐领域,依托产学研用等主体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同等条件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优先支持补齐领域中试平台纳入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付梦印认为,当前我国推动中试平台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引导不够,缺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中试平台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通知》创新性提出了“储备中试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的梯度培育体系。
此外,《通知》发布了《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5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引》),重点解决中试平台“建什么、谁来建、怎么建”等关键问题;发布了《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方向建设要点(2025版)》(以下简称《建设要点》),指导地方围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6个关键领域和37个行业重点方向布局建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中试平台;从战略定位、基础能力、技术优势、服务成效、运行机制、未来潜力等方面提出了中试平台建设升级条件,为高水平中试平台明确发展方向。《建设指引》明确了中试平台可由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主体投资建设,其中“政府投资型”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利用公共资金建设综合性、专业化中试平台;“高校院所投资型”由高校院所牵头,利用自有资金更新实验室能力;“企业投资型”包括龙头企业搭建自主平台、开放富余能力、市场化运营等模式,重点支持开放式服务拓展全链条功能。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