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奇瑞、丰田等企业布局全固态电池

网络 2025-10-19 08:20:42
市场资讯 2025-10-19 08:20:42 阅读


  固态电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产业化落地,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焦点。

  奇瑞展出全固态电池模组,引领行业革新

  10月18日,奇瑞汽车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展出全固态电池模组,该电池采用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富锂锰正极材料等技术,电芯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续航里程将提升到1200公里—1300公里,标志着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早在2024奇瑞全新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高新华透露,奇瑞正在研发固态电池,2026年将投入定向运营,2027年将批量上市,届时纯电动汽车续航将突破1500公里,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在此之前,另一家车企巨头也宣布了固态电池领域的大动作。10月8日,丰田汽车全球官网发布消息称,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与丰田汽车就量产用于纯电动汽车(BEV)的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此次合作推进研发进程,全球固态电池技术竞争愈发激烈。

  据专注于锂电池等新兴产业研究的第三方机构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614.1吉瓦时,渗透率突破10%,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全球头部企业普遍规划于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2030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

  固态电池技术持续突破,企业布局加速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方向,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这一前沿技术,中国科学家和企业今年以来捷报频传。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以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A股不少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有积极进展。9月2日,亿纬锂能“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技术指标领先行业。孚能科技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500Wh/kg,均远超当前在售锂电池的水平,市场竞争力凸显。当升科技专注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已经实现1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强。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技术转化效率提升。星源材质参股的新源邦已经拥有氧化物电解质千吨级产能和百吨级出货,硫化物电解质预计2025年有吨级出货,产能扩张加速。盟固利研发的固态电解质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工作,并在固态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完成材料认证流程,技术认证体系完善。

  多只翻倍牛股年内已大回撤,市场波动加剧

  二级市场上,多只固态电池概念股走势强劲。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10月17日收盘,今年以来共20只概念股累计涨幅超50%,其中4股累计涨幅翻倍,分别是上海洗霸、先导智能、德福科技、中一科技,市场热度持续升温。上海洗霸累计上涨239.24%,排在第一。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56.56%。公司针对固态电解质(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调研,研发、制备出先进的固态电解质、新型硅碳负极等电池材料,技术储备深厚。不过近期随着A股市场热度下降,不少固态电池牛股也出现明显回落。据数据宝统计,10月17日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24只固态电池概念股回撤幅度超20%,德福科技、中一科技、上海洗霸、先导智能等年内翻倍牛股名列其中,市场波动风险需关注。回撤较大的还有科恒股份、曼恩斯特、信宇人、金龙羽、东方锆业等,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文章来源:数据宝)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