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回调超5% 逾千只债券基金年内收益率为负
逾千只债券基金的年内收益率为负,债市表现引发市场关注。今年7月以来,宽信用、“反内卷”等政策提振权益市场投资者信心,上证指数创下10年新高。与此同时,债市开启新一轮回调,30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自7月初以来累计回撤超过5%,债市调整引发债券基金净值回撤,赎回压力不断增加。
债券市场接连调整,引发债券基金的净值回撤,同时使债券基金的赎回压力不断增加。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当前基本面和资金面对债市仍有支撑,收益率不存在大幅调整的基础,但在权益市场接连走高的情况下,债市谨慎情绪可能延续。近期,债券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调整,各期限国债期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撤。
数据显示,自7月初以来,30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已累计回撤超5%,10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回撤幅度接近1.5%,5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回撤幅度接近0.9%,2年期国债期货的回撤幅度接近0.3%。9月10日,债券市场再次出现较大幅度调整,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86%,10年期、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与此同时,各期限债券利率接连走高。截至目前,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接近2.10%,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超过1.81%,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接近1.64%,2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接近1.43%。
从资金面来看,近日资金面边际收敛。中国人民银行9月9日发布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7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净回笼87亿元。同日,DR001加权平均报价上行5.93个基点至1.4163%,DR007加权平均报价上行2.66个基点至1.4789%。9月10日,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开展3040亿元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49亿元,但资金价格仍有所攀升。截至发稿,DR001加权平均报价上行1.29个基点至1.4292%,DR007加权平均报价略微下行。
对于今年7月以来债市表现,西部固收的研究观点称,本轮调整驱动因素是“反内卷”等稳增长政策演绎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进而引发权益市场走强带来的股债跷跷板效应。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债券市场接连调整主要在于债市预期发生变化。国内稳增长宏观政策加码,“反内卷”政策导向等,市场对经济和物价复苏预期改善;同时,近几个月股市走强,加上债券市场估值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倾向于“股牛债弱”预期,股市对债市资金形成一定抽血效应。
因债券市场接连调整,债券基金的净值普遍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逾千只债券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的年内收益率为负,其中,年内收益率在-2%以下的有50只,年内收益率不超过-1%的也有181只。受益于权益市场和转债市场表现,转债基金和股债混合基金表现相对较强。其中,多只可转债主题基金的年内收益率超20%。债券市场持续低迷表现,使得债券基金存在显著赎回压力。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1个月以来,已有近20只基金因发生大额赎回,基金公司提高份额净值精度。
实际上,债市调整也是对今年上半年市场过度定价的一种修复。此前,由于债券市场投资过于拥挤,债券利率持续走低,债市利率对货币宽松的定价存在过度定价情况。此外,近日证监会就公募基金费用征求意见,也引起投资者对债市的担忧。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规的本意或是通过“宽进严出”机制,遏制过度投机行为,引导资金树立长期投资观念。然而,其中对债基的惩罚性赎回费率设定或偏高,市场相应定价“待进场资金或将选择性观望”,部分机构开始砸券避险。
华源证券表示,赎回费新规对债市影响有限,可能对信用债及转债有交易摩擦影响。新规降低了债基及货币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且赎回费全额进入基金资产,将能提升债基及货币基金收益率,进而提升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利于零售债基及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此外,新规实施后,债基规模的稳定性将增强,或提升债基投资的灵活性,有助于实施拉长久期等策略。今年7月以来,权益市场回暖,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市构成较大扰动。当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偏鸽信号、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利于风险偏好提振,机构预计,权益市场仍将对债市构成较大扰动。
西部固收的观点称,今年以来,10年国债利率底部呈现逐季抬升趋势,债牛预期转变,机构资金与存款从纯债向固收+和权益搬家,后续需重点关注资金动向及居民进入股市的动态、存款搬家是否进一步加大。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债市仍有基本面支撑,投资者不必过于恐慌。国内稳增长政策保持足够力度,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国内股市慢牛趋势情况下,债市有望保持平稳。天风固收研究指出,债市趋势性的修复行情或仍需等待,但短期内随着悲观情绪已有释放和近期股市上行动能的趋弱,市场或逐步迎来修复的窗口期,或可寻找结构性机会。同时,也需要关注到,股债跷跷板的逻辑并未就此结束,若后续股市继续温和上涨,或仍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若再度触发混合型产品的赎回压力,或使得修复进程面临波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