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揭示行业变革:超豪华品牌退场,自主品牌技术突围

车展,向来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风向标,也是各大汽车品牌展示创新成果、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平台。近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正式开幕,吸引了近120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车辆超过1600辆,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汽车市场风向标,本次车展揭示了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影响,传统豪华品牌与新兴势力的此消彼长成为核心看点。
今年成都车展的一大显著变化是超豪华汽车品牌的集体缺席。曾集中展示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的16号展区,如今被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宁德时代等一众聚焦科技与新能源的企业取代。这一结构性调整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转变,消费者对智能技术的关注度已超越传统豪华属性。
这一现象背后,是超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正面临的销量压力与战略调整。6月24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5月国内进口汽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33%。以保时捷为例,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连续多年走低,从2021年的9.57万辆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5.69万辆。尤其在2025年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8%,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仅为9471辆,同比下跌42%。其实,包括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一众超豪华品牌中国市场销量均呈现下滑局面,同样面临类似挑战。电动化转型成本高企与本土品牌技术突围,构成了双重挤压。
除了销量下滑,超豪华品牌还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回调期。今年2月,法拉利宣布将在10月9日的资本市场日上推出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并有望在2025年底前或2026年内上市。但随后法拉利又推迟了该车型的发布计划,改为2026年春季全球首发,首批客户交付预计在2026年10月。技术路线摇摆与供应链重构的复杂性,暴露出传统巨头转型的阵痛。
法拉利并非唯一一家推迟电动化进程的跑车制造商。大众集团旗下的兰博基尼在2024年12月宣布,首款纯电动车将从2028年推迟至2029年推出,玛莎拉蒂也已终止了MC20电动跑车研发计划。全球供应链波动与本土电池技术崛起,迫使国际品牌重新评估战略节奏。
除超豪华品牌之外,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主流豪华车企,也同样缺席本届成都车展。显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结构正逐渐发生转变。与超豪华品牌的缺席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正在大幅扩充展台规模,并带来了众多新车型以及前沿技术的发布。北京商报记者梳理本次车展新车后发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等配置成为新车“标配”,并且呈现出技术下沉趋势,越来越多车型将智驾功能下探至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
本届成都车展中,比亚迪旗下品牌占据了整个9号馆,并在展区设置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动态演示区;一汽丰田13万元级新能源汽车bZ5搭载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融合Momenta 5.0城区辅助驾驶与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支持L2级城区辅助驾驶;北京越野带来的10万级超大空间混动方盒子BJ30旅行家,预售价为10.29万—13.99万元,独家搭载“旅行越野三大件”,包括四驱系统、能量中锁以及多种越野驾驶模式。本土品牌通过技术普惠策略,正在重构市场价值体系。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分析称,从本次车展的情况来看,中国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逐渐领先,国际品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未来,传统燃油车和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被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自主品牌侵蚀,行业竞争将从“品牌溢价”转向“技术实力”。技术代差取代品牌光环,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核心变量。
周迪进一步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有望凭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加速出海,与国际品牌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总体来看,汽车行业正从“机械驱动”转向“科技驱动”,中国品牌或将在这一变革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这场由技术驱动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北京商报记者蔺雨葳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