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8月19日至20日,“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举办。与会嘉宾表示,期货市场作为专业风险管理平台,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独特作用愈发凸显。当前,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价格影响力等不断提升,并持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此同时,期货市场更需凝心聚力,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做出更大贡献。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本报记者马爽
期货市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正面临深刻调整,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关键词。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各类经营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表示,作为专业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平台,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越多,期货市场独特作用愈发凸显。尤其是期货品种创新,成为应对风险的重要手段。
为助力实体经济稳健运行、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期货市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王颖介绍,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期货品种。截至目前,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131个,可服务和辐射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
随着期货市场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期货价格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王颖表示,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同时,我国期货价格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路径不断丰富,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这些变化凸显了期货市场的重要性。
王颖还表示,期货市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商储无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创新探索了多种“保险+期货”与其他业态协同融合的助农新模式。二是深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和期权中有84个工业品,占比64%,在当前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市场环境下,为制造业相关经营主体稳定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厚植根基力促郑商所迈向一流期货交易所
河南作为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在期货市场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建设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吴建武表示,将大力支持郑商所创新发展、优势再造,加快聚集金融与产业资源,重点培育期货经营机构,积极引导实体企业深化期货现货联动,吸引和锻造高素质期货人才队伍,努力推动一流期货交易所建设。“历经30多年精耕细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郑州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郑州价格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吴建武说。
郑商所理事长熊军表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上,郑商所将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优化市场供给,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
为推动期货市场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熊军详细阐述了未来重点推进方向,涵盖三大关键领域。
一是持续丰富品种工具供给,夯实服务根基。郑商所将紧扣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稳步推进葵花籽油期货品种的研发注册,有序推动钢坯、水泥、鸡肉等品种研发,探索推广更多短期期权。结合自身在能化等领域的品种禀赋,围绕已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扩展,持续丰富衍生工具类型。深化储备品种研究,持续推进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衍生品研发。
二是提升市场运行与服务质效,深化产业赋能。郑商所将坚持“一品一策”优化已上市品种合约及业务规则,“一企一策”开展市场培育活动,支持风险管理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商引导企业拓展期货应用场景,扩宽产业“期权+”服务范围,持续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有序推进“保险+期货”“糖业无忧”项目实施,优化完善“商储无忧”业务模式。
三是稳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郑商所将制定实施“十五五”战略规划,以务实举措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国际化品种研发,落地PTA保税交割,适时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力争实现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同时,拓展跨境合作新空间,稳步推动与境外期货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加强国际市场交流,持续提升郑州期货市场的全球定价影响力。
多管齐下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王颖认为,期货市场需要更加凝心聚力,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做出更大贡献。下一步,证监会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在产品供给层面,证监会将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不断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更好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
在市场开放方面,证监会将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稳步增加特定品种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着力增强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便利度。
市场服务工作也将不断深化。证监会将持续完善产业服务模式,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地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行业机构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证监会将结合当前外部环境特点,针对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切实困难,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更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面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此外,证监会还将强化研究驱动发展。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充分汇聚各方研究合力,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研究能力,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以及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研究驱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