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化解进展:多地退出高风险名单,投融资限制减轻
202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总额达12万亿元的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地方债务化解工作持续推进,成果逐步显现。7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要巩固退出地方债务重点省份成果”,表明内蒙古已成功退出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考核和管控措施,动态调整债务高风险地区名单,支持打开新的投资空间”。除内蒙古外,宁夏、吉林也正加快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行列。
退出高风险名单后地方投融资限制将减轻。今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王莉霞披露,2024 年内蒙古拿出120.6亿元支持基层化债,兜牢基层 “三保” 底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压降 66.5%,8个旗县实现隐性债务清零。
“我国地方债务高风险地区退出需满足一定核心条件,官方对此有明确的硬标准。”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蓉表示,首先是隐性债务率达标。与此同时,金融债务占比合理,还需具备化债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核心退出条件是综合债务率降至警戒线以下。同时,财政部门会参考偿债资金来源保障情况等因素。
刘蓉表示,退出地方债务高风险名单后,对地方财政与经济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从财政层面看,退出后,债务管理进入常态化、可持续轨道,财政资金可更聚焦民生保障、产业培育等发展性支出,缓解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
从融资环境改善看,退出后,地方政府信用“脱敏”,发债更顺畅,平台公司融资成本有望降低。从基建投资看,项目推进加速。退出后,融资渠道拓宽、审批更灵活,储备基建项目可加速落地。
温来成表示,在政府投资领域,退出高风险名单后,审批难度将大幅降低。从民间投资来看,地方退出高风险名单后,地方财政状况的改善信号将有效减少民间投资顾虑,提升其入驻意愿,进而带动民间投资增长。
“去年11月相关化债支持政策落地后,从全国地方债务治理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化债取得了成效,不过后续也需要持续做好相关工作。”刘蓉表示,大规模化债资金的注入,直接缓解了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偿债压力,同时也改善了融资环境。
刘蓉强调,化债政策落地增强了市场对地方信用的信心。温来成表示,12万亿元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包含6万亿元债务置换,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大部分发放,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到期债务本息支付压力。
展望未来,地方债务化解仍需久久为功。刘蓉表示,退出债务高风险省份名单后,中央的化债支持政策可能弱化。温来成则认为,退出后减少的仅是针对 12 个高风险地区的特定特殊政策,而一揽子化债方案等核心支持措施仍将持续实施。
刘蓉表示,一方面,应当持续推进债务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强化地方财源建设,增强地方自身的财政收入能力是化解债务的根本。此外,要加强债务监管。最后,还需要深化融资平台转型。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