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再投资新政:熊猫债管理优化

网络 2025-07-18 21:50:34
市场资讯 2025-07-18 21:50:34 阅读

  财联社7月18日讯(编辑李响)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所需的熊猫债资金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将其纳入“绿色通道”管理。

  业内人士称,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吸引外资领域从“单一引进”向“双向共赢”转型,通过优化熊猫债管理,为外资提供更友好的投资环境。

  “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再投资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强化熊猫债资金管理,可以让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快速通道,缩短资金划转时间,提升再投资效率,同时通过灵活采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结合熊猫债低成本融资特性,形成‘政策+金融’双重红利,此外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项目库,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重大外资清单,享受税收、外汇等配套支持”,有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财联社注意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公告显示,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境外投资者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税收抵免,最高可按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应纳税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向后结转。

  “这类外商投资需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行业,且需连续持有投资至少5年,投资形式限于增资、新建企业或非关联方股权收购等权益性投资,不包括新增、转增上市公司股份(战略投资除外),可以看到政策在鼓励境外投资者加大在华投资方面呈逐年放宽趋势”,有市场人士表示。

  针对这次政策涉及到的熊猫债方面,财联社了解到,自2005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和亚洲开发银行(ADB)首发试点以来,熊猫债历经20年发展,机制框架不断演化,较早期愈加开放。

  熊猫债资金用途上,早期受发债资金管理要求,叠加外汇管制,熊猫债很少有资金转出境外,不过2022年11月《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发布后逐步放开,并明确留存境内使用资金的规定,再结合目前新增的资金绿色通道管理政策,使得资金用途更灵活,有助于提升熊猫债企业募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

  据财联社梳理,熊猫债的发行准入审批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履行注册与监管职责,参与机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包括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国际开发机构等,上清所负责托管、清算和资金交割,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资金跨境流动进行动态监测。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利率相对较低,熊猫债成为外资获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的重要渠道。据财联社此前报道,2025年上半年熊猫债发行规模超900亿元,纯外资发行人占比提升至45%。截至7月17日,Wind数据显示,熊猫债存量规模3704.46亿元,同比增长29.53%,今年至今已发行1099亿元,净融资511.7亿元,同比增长20.11%。

  不过也需要看到,尽管政策持续放宽,但外资发行主体仍需适应中国本土监管要求(如信息披露、ESG标准),部分机构因合规成本较高而观望,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境外发行人偿债成本,叠加熊猫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欧美成熟市场仍有差距,投资者风险偏好受限。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现有政策扩容的基础上,未来可加大扩充利率和汇率衍生工具来让境外发行人对冲部分发行成本,同时改善熊猫债的回购融资质押便利性,包括安排做市商对熊猫债进行尝试报价,熊猫债的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