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表演与工业场景的双重路径
“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形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进程将会明显加快。”7月15日,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民营企业家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
王兴兴称,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国内外企业出货量显著增长,应用场景广泛。不久前,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24亿元订单,涉及全尺寸及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等。
时代财经发现,招标文件要求产品开放二次开发接口,推测部分产品或用于展厅导览。然而,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难题仍存,主要应用场景仍是“展示”。截至目前,人形机器人企业应用场景分化出两条路径:一条是提供表演、导览/展览或教育服务的机器人,另一条路径则是直接进入工业、家庭场景的机器人。
围绕着这两条路径,创业者们正在加快进行商业化的探索。导览、教育领域逻辑成熟但竞争激烈,高校、科研也是较为普遍的应用方向。同时,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早期火热,如今已有所“降温”。
相对于表演,进厂打工和走进家庭服务,可能才是人形机器人企业定下的“终极”目标。不过,在多位投资人和行业人士眼里,表演场景过渡到工业场景这两条路径并不互通。也有投资人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工厂可能本身就是“伪命题”。
不过,TrendForce资深研究经理曾伯楷仍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如环境适应性更强、训练过程更高效、功能整合性更优等,将更多聚焦于“3K任务”及传统设备无法覆盖的领域,与现有机器人形成互补。
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在做工厂等场景的落地实践,如优必选、美的、领益智造等。此外,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也或参与自研或投资了人形机器人领域。具身智能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首先要做出实际产品,其次要将价格降到大众可接受的范围。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图源:截图自某二手平台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