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新风向:智元机器人引领资本运作新路径
演进中的具身智能,又出现新风向。
近期,智元机器人“反向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控股权的消息,叠加它石智能、星海图等初创项目的融资动态,让具身智能热点重回资本动作。
具身智能持续走入资本快车道。除已披露融资事件外,还有多个项目处在密集谈判阶段。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资金涌入快于技术和商业兑现,具身智能这条赛道是否将被资本重塑?
估值超车,资本路径率先被重写?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控股权,是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路径转向的标志性事件。尽管智元否认“借壳上市”,但成立仅两年就发起收购,已足够让市场震荡。
这一“反向收购”背后,或是AI与机器人创业项目在资本结构上的深刻变化。AI投资人王捷表示,进入AI 2.0时代,初创公司发展速度远超以往,估值已超过多数上市公司,让一些初创公司具备了收购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
王捷举例,美国头部AI企业Anthropic、Perplexity成立仅三四年,估值已超过大量美股上市公司。智元机器人是这个“加速周期”的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已完成10轮融资,估值高达150亿元。
事实上,在此番收购上市公司之前,资金实力雄厚的智元机器人,就走出了一条和同行项目不太一样的发展路径。除了做技术方面的研发,持续推出和迭代机器人产品,智元机器人还进行了多起对外股权投资,涵盖机器人产业链多个细分环节。
此外,智元机器人还作为LP和高瓴展开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与上市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展开紧密合作,是智元机器人的另一个特点。
这一系列组合打法,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围绕资本与产业链关系展开的纵向整合”。另有具身智能行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战略,当你融资拿得越多,就越需要能讲通的“资本故事”。
对于上纬新材的控股权收购,智元机器人在否认“借壳上市”的同时,表示是为未来注入更多优质资产,赋能上市公司内部孵化。
至此,智元机器人此次收购,已被解读为一级市场明星项目发展路径重写的信号:从“募资—技术—落地”,转向“募资—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融资竞速下,资本运作成核心能力?
在智元机器人走出资本布局“next level”的同时,具身智能的融资热度仍在不断推高。同一周,它石智能、星海图等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交割。
《科创板日报》记者结合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具身智能领域已发生投融资事件共计108起,公开融资规模超过271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超过了去年全年。

具身智能融资活跃项目盘点
市场开始发出疑问:在具身智能持续“吸金”的情况下,智元机器人的路径是否会被其他项目复制;资本运作带来的巨大收益想象空间,是否会挤压单纯打磨技术和产品的项目的生存空间。
在采访中,多数具身智能项目对采取类似复杂资本动作的可能性表示了否认,第一优先级仍然把产品做扎实。
但也有项目创始人表示,不排斥多元化的资本路径,“但核心是能否把既定的事情真正做成。”对于赛道内的融资热,其坦言,项目之间最激烈的竞争目前确有集中在融资端的迹象。
资本端则有着更开放的态度。多数投资人都对记者表达了,在资本市场中运筹帷幄也是创业项目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位投资具身智能的业内知名机构投资人表示,“高举高打”是具身智能创企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之一。
王捷亦认为,在具身智能高热度保持的情况下,项目都会争做技术、商业化和资本化等各个方面都领先的“六边形战士”。“智元带给行业的强烈信号是,当优秀的头部公司都在2倍速全力前进时,‘以终为始、全局战略、差异竞争、快速迭代’非常重要。”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融资是项目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关键的一环,讲好资本的故事,与做好研发、生产以及落地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不过无论是资本端还是项目方,都对智元机器人的资本路径在行业内批量复制的可能性持保留意见,因为这一路径复制门槛极高。
(文章来源:财联社)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